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82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0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分别选用二乙烯三胺和间二甲苯二胺与甲醛、腰果酚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制得13种改性胺环氧低温固化剂,通过剪切强度,反应活化能和固化度测定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不同促进剂DMP-30用量对环氧树脂及上述胺体系的物理性能、固化过程及固化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MP-30与环氧树脂/胺体系具有一定的匹配性,促进剂具有正负效应。对于环氧和改性胺反应配比n(腰果酚)∶n(间二甲苯二胺)∶n(醛)=1.0∶1.0∶1.0的体系而言,促进剂的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2%。  相似文献   
92.
二乙烯三胺(DETA)和丙烯酸甲酯(MA)的迈克尔加成产物DETA-MA作为自缩聚单体,以聚醚胺(D230)作为封端剂,采用溶液缩聚法制备了环氧树脂(EP)用线性聚酰胺固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封端剂的初始时间为20 h,最终固化剂的黏度(25℃)为2 010 m Pa·s、胺值为253 mg/g;利用红外光谱(FT-IR)跟踪了缩聚反应进程,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证明了D230可以作为有效的封端剂;当w(固化剂)=80%(相对于EP质量而言)时,EP/低温固化剂体系经室温25℃固化7 d后,相应固化物的综合性能良好,其压缩强度为79 MPa、钢-钢拉伸剪切强度为14.3 MPa、拉伸强度为46 MPa和断裂伸长率为5.8%。  相似文献   
93.
94.
二乙烯三胺HN(CH2CH2NH2)2与邻硝基甲苯为原料,通过溴代、水杨醛保护、亲核取代、脱保护基成盐等多步反应,成功地制备了N,N-二(2-氨基乙基)-N-(2-硝基苄基)胺三盐酸盐。并将其应用于柔性功能臂席夫碱大环配合物的合成上,制取了一系列过渡金属的大环配合物,它们的结构通过FTIR、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5.
二乙烯三胺和环氧乙烷为原料,通过加成烷化反应一步合成标题化合物,经多种谱学手段表征确证。产物的收率61%,含量99%(HPLC)。  相似文献   
96.
沥青乳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以环烷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经酰化和环化反应合成咪唑啉中间化合物,进而利用硫酸二甲酯对咪唑啉进行季胺化反应,生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并用此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乳化沥青,经测定证实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7.
本文使用盐酸胍和二乙烯三胺合成了一种胍类杀菌剂,采用南海某油田的注入水进行细菌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盐酸胍和二乙烯三胺的反应比例为1.0∶1.5,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1 h,药剂的pH值需调节到5~7,加药浓度为40 mg/L即可发挥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具有原材料易得,合成工艺简单,合成中没有使用和产生剧毒物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8.
汪水平  汪国庆  翁睿 《广东建材》2010,26(10):10-12
本文选用液体环氧树脂与二乙烯三胺反应生成低聚物,再用环氧油酸酯对其端胺基进行封端改性,得到封端改性的柔性固化剂。对合成的固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其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并观察了试样破坏断面的形貌。  相似文献   
99.
用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新型固载催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油酸和二乙烯三胺合成了新型配体油酸咪唑啉(OLC),并通过化学方法将OLC固载在硅胶表面得到SiO2-OLC,SiO2-OLC再与CuBr或CuCl2形成硅胶固载催化剂(CuBr/SiO2-OLC或CuCl2/SiO2-OLC),并将该催化剂用于以2-溴代丙酸乙酯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用元素分析和FTIR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GPC手段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CuBr/SiO2-OLC和CuCl2/SiO2-OLC催化剂时,ATRP反应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为活性/可控聚合反应;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前者为1.25,后者为1.33);用CuCl2/SiO2-OLC催化剂合成的聚合物溶液清澈透明,催化剂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活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水杨醛和二乙烯三胺反应合成用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新型配体——N-水杨醛缩二乙烯三胺,通过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表征N-水杨醛缩二乙烯三胺,以乙-溴代丙酸乙酯(EBP)为引发剂,用N-水杨醛缩二乙烯三胺催化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考察聚合体系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EBP/溴化亚铜/N-水杨醛缩二乙烯三胺体系和MMA/EBP/溴化亚铜/N-水杨醛缩二乙烯三胺/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体系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且具有"活性"和可控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前者为1.46,后者为1.34),加入溶剂后,催化活性和自由基浓度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