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7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69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酶法辅助提取菜籽粕油脂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酶法辅助提取菜籽油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菜籽粕与水质量比为1:5,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2.4%,酶解温度为45℃,时间为42h,pH值为4.8,用石油醚提取40min,油脂提取率可达到10.45%。  相似文献   
72.
在电炉加热流化床热解反应器上,进行了小颗粒窑街油页岩热解提油实验,研究了热解温度和固相停留时间对热解提油特性的影响,并深入分析比较不同条件制得焦油的品质。结果表明:热解反应进程、固液气三态产物分布和焦油品质主要受热解温度影响,受固相停留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在500—600℃范围内,随着热解温度上升,热解反应从热分解阶段过渡到热缩聚阶段,液体产率和焦油品质均先上升后下降、并在550℃均达到最佳,此时液体产率为6.5%,一级热解液体产物中焦油的饱和分和芳香分质量分数分别达到30.0%和29.4%。在15—45min的固相停留时间范围内,适当延长固相停留时间有利于物料中可热解成分的析出,液体产率增大,焦油含中低温馏分及饱和分和芳香分的质量分数先增大、30 min后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3.
利用黄曲霉和黑曲霉固态发酵大豆,通过测定还原糖和氨态氮含量的变化.判断真菌对营养成分的利用情况与油脂提取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h的提油时间里.大豆经黑曲霉和黄曲霉固态发酵预处理后,分别在发酵96h和72h达到最大提油量,为23%(w/w)和21.6%(w/w),比对照组(15.6%,w/w)分别提高47.4%和38.5%,提油量都有很明显的提高。对发酵前后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后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高于未发酵的油脂.  相似文献   
74.
橡股增塑剂     
《聚合物与助剂》2006,(5):38-38
矿物油是橡胶生产中常用的增塑剂(橡胶填充油),按照烃类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石蜡基、环烷基和芳香基三种。传统上,橡胶生产商倾向于使用芳烃抽提油(即芳香基油)用于NR、SBR等极性较强的胶种,使用石蜡基油品用于EPDM、IIR等极性较弱胶种。芳烃抽提油价格低廉,而且从纯技术角度考虑通常使用效果良好。但是随着毒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随着炼油工艺的提高,芳烃抽提油的使用和供应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试验证明,同样具有良好相容性能,同时对环境具有良好亲和性的环烷基油成为最佳的替代物之一。  相似文献   
75.
酶法提取植物油脂及回收蛋白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酶法提取植物油脂及回收蛋白质技术工艺种类、特点及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本文研究了以醋酸乙烯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酸为单 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以抽提油为溶剂,经聚合而得到一种无毒的软质材料粘合剂。本文对原料配比及聚合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
乌桕籽的含油率高达40%,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本研究采用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乌桕籽油提取方法,以高压蒸汽作为水剂提取油脂的方法,进行了相关工艺的实验研究,以乌桕油脂皂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极化皂化物羧基端促进脱羧制备优质烃类燃料。探讨了料液比、烘烤时间、烘烤温度、pH值、高压蒸汽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微波裂解所得到液态产物为皂类干重的60%以上,裂解液态产物的密度为0.865 g/cm3,黏度2.73 mm2/s,与柴油的性质基本相似。研究结果为利用乌桕籽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工业化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以大庆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反抽提剂复配作为抽提溶剂,研究了复配比对催化裂化油浆抽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剂复配比增加,抽出油的收率增加,芳烃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芳烃的分配系数α和分离系数β均先增加后降低,说明合适的溶剂复配比有利于催化裂化油浆的抽提分离,溶剂复配比为2.3左右时,达到较优的抽提效果。  相似文献   
79.
对催化裂化油浆萃取分离所得抽提油进行利用研究。在不使用添加剂并保证抽提油全部利用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将其切割成馏程为80℃~290℃的轻馏分、291℃~330℃的中间馏分、大于331℃的重馏分。轻馏分与中间馏分以1∶1比例混合后性能符合橡胶填充油KA8012行业标准,中间馏分符合芳烃油子午胎专用Ⅱ行业标准。重馏分以1∶5的比例掺入石油道路沥青中,提高了沥青的耐高温性能。经过估算,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0.
水酶法提油工艺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介绍水酶法提取植物油多种工艺方法及有关工艺影响因素,总结水酶法提油特点,对水酶法应用发展进行介绍,并就水酶法提油机理进行讨论,且对水酶法常出现乳状液问题,讨论破乳几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