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8篇
化学工业   159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43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08篇
水利工程   3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山西的古代戏台,不仅是一类建筑形式,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展厅。山西地区自元代起戏曲文化便十分繁荣,戏曲多在乡村和城市街头演出,民间戏台也随之大为发展。明代初期,山西戏曲北杂剧已较为成熟,明代中叶,弋阳腔、青阳腔、昆腔等剧种相继传入山西,促进了演剧活动的繁荣^([1])。  相似文献   
792.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是研究明代百姓家具的珍贵图像资料,对其中所见家具从椅类、凳类、桌案类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和使用场景,可以了解到明代百姓家具的设计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人们往往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使用习惯出发,依据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用不同形制的家具,具有强大的场所适应性特征。其中,椅类家具和几类家具虽然是百姓用具,但仍然具有一定的阶级象征性,多为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百姓使用,它们的形制更为讲究,制作技艺更为复杂。凳类家具和桌案类家具则更多追求实用性和牢固性,它们的形制看起来较为简练厚重。尽管如此,明代家具蕴含的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等设计理念,以及结构简练精当等原则,依然为这些家具所继承,体现了精英文化与市井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793.
明代是景德镇瓷业走向顶峰的重要时期,究其原因,与皇家御窑在该地的建立密不可分。有明一代,为了保证御窑产品的高品质以及保密性,朝廷为御窑研判出了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基本涵盖了御瓷的设计、发样、生产、拣选、运输以及使用等方方面面。本文以明代御瓷的设计与发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考古材料、史料文献以及现代研究的系统爬疏,初步厘清了明代朝廷对御瓷的设计与发样这两个环节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94.
雷雨  方丽英 《丝绸》2023,(7):47-54
为探究明代女服中琵琶袖的袖形分类与演变规律,文章以84件出土和传世的明代女子琵琶袖上衣实物为研究对象,使用Adobe illustrator和Matlab等软件,采用视觉复原法和比例复原法等方法获取袖长、袖宽、曲率等14项袖部指标数据。从数理统计的角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了琵琶袖袖形的3个主成分因子:袖宽因子、袖长及曲度因子、袖前部轮廓因子,建立综合描述模型,采用K-means聚类将琵琶袖分为2大类、6小类。结合时代分析,总结出明代女服琵琶袖从明中早期以窄长型为主,至嘉靖早期演变为以窄长型、中型为主;再到嘉靖中期,中型成为主流,同时大型和极大型逐步增多;明代晚期琵琶袖的主流袖形则以中型、大型和极大型为主。研究结果显示,文章使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传统服饰的分类及演变研究。  相似文献   
795.
明代永乐年间的进士开科状元曾棨并没有涉足西域,他的诗歌作品将西域当成了一个神奇的异域与想象空间,以其传统士大夫的中土视域审视和描绘远在天边的异域景象,并通过历史记忆和文学想象手段,为我们展示了明代前期台阁大臣视野中的西域图景和历史事件,不仅成为明人关于西域文学书写的一个案例,也丰富和加深了丝路西域文化传播的内涵。研究曾棨的“西域诗”,不仅可以感受到他笔下的别地风光和异域习俗,还可以领略曾棨的西域看法,甚或观照明前期西域在中原王朝政治视野中的影响与地位。  相似文献   
796.
杂宝纹是我国传统的装饰题材,其在宋代末期就已经出现;元时,多用于青花器的辅纹装饰,常以八大码的形式出现;而到了明代,除了继续沿用青花器八大码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发展出新的装饰形式;同时,明代彩瓷的出现和繁荣,打破了青花器成主流的单一局面,杂宝纹也不可避免的应用在明代五彩斑斓的彩瓷装饰当中;本文基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彩瓷,谈谈杂宝纹在明代彩瓷中的应用,并对其装饰形式和艺术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97.
研究明代虚劳专著(专篇)中虚劳方剂的中药使用频数及度值的分布特性,分析其是否服从幂律分布,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实验研究。通过统计明代虚劳专著(专篇)中虚劳方剂的中药使用频率及各中药节点在配伍关系网络中的度值,采用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结合计算机模拟仿真的方法对中药使用频数及度值参数集进行幂律拟合、参数估计及幂律分布检验。结果表明,明代虚劳专著(专篇)中虚劳方剂的中药使用频数服从幂律分布,并具有无标度特性,而其中药度值不服从幂律分布。  相似文献   
798.
刘畅 《江苏陶瓷》2023,(1):63-64
在中国历史中,明代陶瓷有着十分显著的声名,从宋代成千上百个窑口争奇斗艳的姿态,到明代景德镇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可见明代陶瓷的发展达到了鼎峰,流传下来了许多优秀、经典的作品,本文主要从釉色、造型、装饰这三个方面,来对明代陶瓷的审美情趣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99.
宋婧  帖雨萌  周洪雷 《丝绸》2023,(7):100-106
中国明代服装的系束穿着方式是展现当时服饰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明代时期的服装系束结构形式丰富,融汇了先前时期系束方式的特点并发展出时代特色,不仅体现着明代时期的衣襟开合方式,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穿衣习俗与礼制规则。将明代服装系束方式的分类结合现代服装设计进行设计实践,使中国特色服饰元素创造性地融入现代服装,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开拓了服装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阅读整理文献资料,分析服装设计实例并进行设计实践,结合中国明代服装的发展历史对系束方式及部件进行分类,就系束部件位置分布、尺寸规格及组合形式等作出规律总结,并对其在现有服装设计实例中的应用方法和设计中的位置、尺寸、材料及形态等具体应用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为中国明代系束方式在未来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00.
池州清溪妙因塔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至万历四十年(1612年)竣工,历时十一年,距今410年。塔身总高55.7m,底层周长37.6m。清溪妙因塔为青砖结构建筑,由于建造年代较久,受自然、人为因素影响,清溪妙因塔面临着青砖风化、表面崩脱、生物影响等各种严峻的病害问题。针对清溪妙因塔的主要病害,分析病害的构成因素,提出保护的应对策略,以达到科学保护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