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2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电工技术   36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62篇
化学工业   293篇
金属工艺   33篇
机械仪表   92篇
建筑科学   688篇
矿业工程   115篇
能源动力   401篇
轻工业   191篇
水利工程   48篇
石油天然气   96篇
无线电   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9篇
冶金工业   88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131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385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龙垦 《新能源》2009,(6):118-121
2009年4月20日,上海车展的第1天,在W5展馆的福特(Ford)展台。福特首先向公众展示了其2009年最为重要的一款产品——福特新嘉年华。新嘉年华之后,福特又带来了一款亚洲首发车型IOSIS MAX,这款亚洲首发车倡导“动感设计”元素,利用EcoBoost技术,提升了20%燃油经济性,降低715%碳排放,让我们感受到福特未来的设计方向。令人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22.
《四川建材》2010,(4):15-15
据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局长邱腾华公布的最新数字,香港人每年平均碳排放大约为6吨。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吨。邱腾华介绍说,最新数字显示香港每年有,4700万吨碳排放,约占世界总碳排放的千分之一,和香港人口所占比例差不多相符。香港每年人均碳排放量为6吨左右,略低于全球平均7吨的水平,而新加坡为9吨,日本和英国均为10吨,美国为23吨。  相似文献   
123.
《Planning》2016,(5)
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相比,碳排放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并未跟上世界脚步,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缺少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会计准则,这使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难以标准化。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现状及问题,按照碳排放权的持有目的不同分别展开研究,尝试性地提出碳排放权会计的基本核算模式,提出碳排放权的会计属性应为资产类别,且持有目的为自用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持有目的为出售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应结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进行会计计量;后续计量时应进行摊销,重估公允价值的变动;披露方面应采取财务报表表内和表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24.
《Planning》2013,(3)
利用迪氏底数指标分解法,从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人均产出、人口数量变化四方面对2005—2010年青岛市碳排放量进行分析,计算出这四个影响因子对2005—2010年青岛市碳排放增量的贡献量。结果显示,人均GDP提高、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导致青岛市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强度下降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降低青岛市碳排放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5.
时讯     
正我国首个企业碳强度排行榜报告发布近日,我国首个公开衡量企业碳强度的排行榜在沪发布。这份主题为"2013年在华非化石能源企业碳强度排行榜"的报告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碳减排先锋项目与胡润百富联合发布,由上海零碳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来自电子设备制造、交通运输、建筑、金融等六个行业的32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联想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其所处行业已披露数据的企业中碳排放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126.
《Planning》2013,(9)
文章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模型,并收集2005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具体分析了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创新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碳排放总量增高是由于我国能源的高速消费引起的,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碳排放。由此得出,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降低碳排放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7.
《机械制造》2013,(7):4-4
深圳于今年6月份正式启动碳交易平台,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其余6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也在密集推进.试点中的上千家企业必须计量并公开企业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8.
低碳经济是自动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承担,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将为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9.
1 低碳发展的理念、设想与示范 "低碳"意味着低能耗、低污染,在应对全还需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0.
伦敦的建筑师simonstnJrgis一直以来都在做关于建筑建设和整修中碳排放的研究,他认为,可以将这些数据与其他领域的能源耗情况作比较。他的做法似乎与传统考量相抵触:一般而言,人们都是计算一幢新的建筑在整个使用寿命中可以有多少“节能减碳”量;Strurgis却根据来自ARUP及其他工程顾问公司的数据,分别推算出了每平方米单位上,新建筑工程与旧建筑使用周期内的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