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8篇
建筑科学   24篇
轻工业   157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原种类、鉴定技术、发生流行规律、抗病育种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评介,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2.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及致病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致病性弧菌对水产养殖业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基于此,致病性弧菌检测新技术的开发变得尤为迫切。本文介绍了包括免疫学方法、核酸检测方法、基于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检测方法、基于肽质量指纹图谱技术的检测方法、基于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检测方法在内的六项检测技术,分析了其优缺点及其在致病性弧菌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致病性弧菌检测新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新兴技术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致病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构建H5N1高致病性人禽流感DNA疫苗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免疫原性。方法分析H5N1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进化关系,人工合成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包含多数H5N1人禽流感病毒共有序列),构建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和HA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CLHA及H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HA,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293-T细胞,经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HA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其表达;分别以质粒pVAX-CLHA及pVAX-HA免疫BALB/c小鼠,测定血清HI抗体效价。结果重组DNA疫苗表达质粒pVAX-CLHA和pVAX-HA经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的293-T细胞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3次免疫后均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HI抗体,pVAX-CLHA诱导的HI抗体高于pVAX-HA。结论已成功构建了含H5N1HA及CTLA4融合基因的DNA疫苗表达质粒,其对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为H5N1高致病性人禽流感DNA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75.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09年1月31日24时,我国今年1月已确诊8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其中5例死亡。这一数字比2008年全年仅有3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6.
从湖北红安发病花生根部分离到一个细菌分离物2C1,对该分离物进行了TZC显色反应,致病力的测定,16S rRNA、23S rRNA和鞭毛蛋白基因filC的PCR扩增,16S rRNA PCR扩增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物2C1在TZC培养基上表现出青枯菌的典型菌落形态,对花生具有强致病性,PCR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的产物片段;16S rRNA核苷酸序列具有与其它青枯菌分离物99%左右的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2C1是具有强致病力的花生青枯菌分离物。  相似文献   
77.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根据致病力的不同,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快、危害大,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禽流感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等媒介,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相似文献   
78.
《Planning》2022,(4)
为研究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致病机理,利用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患皮肤溃疡病的虹鳟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1株优势菌株RBWF-1,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RBWF-1对虹鳟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5.5×106CFU/m L;通过对菌株RBWF-1 16S r D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Blast对比,发现其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masoucida菌株NBRC 13748及无色亚种A.salmonicida subsp.achromogens菌株NCIMB 1110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一致性均为99.6%;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BWF-1与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杀日本鲑亚种、无色亚种和史氏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mithia聚为一支;为进一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RBWF-1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经对比,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吻合度最高,因而判断该分离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同时,对分离菌株的气溶素、溶血素、封闭带毒素、DNA酶、丝氨酸蛋白酶、磷脂酶、S层蛋白7个毒力相关基因进行了PCR检测,检测结果均呈阳性;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菌株RBWF-1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淀粉酶、脂酶、DNA酶和溶血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虹鳟养殖过程中杀鲑气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分类鉴定和疫苗研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9.
当前,一些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严重,又处在秋冬高致病性禽流感高发季节,形势十分严峻,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各国对疫情暴发的风险十分重视,对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敢低估,国家、地区、卫生部门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和流行,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0.
采用传统分析法和仪器法对438份水产品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检出7种致病性弧菌186株,检出率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46.2%,溶藻弧菌28.5%,创伤弧菌11.3%,拟态弧菌5.9%,河弧菌4.8%,费尼斯弧菌2.2%和海鱼弧菌1.1%,未检出霍乱弧菌。不同水产品及其不同部位致病性弧菌的污染情况不同,而且传统分析法与仪器法(AMS)具有不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