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51篇
  免费   7267篇
  国内免费   4856篇
电工技术   1604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9170篇
化学工业   26083篇
金属工艺   4732篇
机械仪表   6632篇
建筑科学   5328篇
矿业工程   2382篇
能源动力   1721篇
轻工业   20427篇
水利工程   1630篇
石油天然气   5246篇
武器工业   1666篇
无线电   19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536篇
冶金工业   3509篇
原子能技术   1480篇
自动化技术   3113篇
  2024年   737篇
  2023年   2673篇
  2022年   2815篇
  2021年   2958篇
  2020年   2776篇
  2019年   3138篇
  2018年   1745篇
  2017年   2477篇
  2016年   2722篇
  2015年   3299篇
  2014年   5421篇
  2013年   4204篇
  2012年   5198篇
  2011年   5159篇
  2010年   4621篇
  2009年   4811篇
  2008年   6122篇
  2007年   5263篇
  2006年   4488篇
  2005年   4485篇
  2004年   3947篇
  2003年   3342篇
  2002年   2859篇
  2001年   2671篇
  2000年   2295篇
  1999年   1894篇
  1998年   1685篇
  1997年   1567篇
  1996年   1588篇
  1995年   1265篇
  1994年   1236篇
  1993年   905篇
  1992年   903篇
  1991年   863篇
  1990年   695篇
  1989年   710篇
  1988年   178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87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7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化学链燃烧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载氧体作为氧和热的载体,是实现化学链燃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寻找廉价载氧体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铁基载氧体由于具有价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机械性能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反应活性相对较差,如何提高其反应活性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笔者详细论述了化学链燃烧中铁基载氧体活性改进的研究进展,针对如何提高铁基载氧体的反应性能,从铁基载氧体制备方法的优化、组分掺杂、结构调控等3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对于载氧体制备方法,应综合载氧体反应性能、制备周期和成本等因素,对其进一步选择或改进。对于载氧体组分,惰性载体的添加、制备成复合载氧体以及碱金属掺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载氧体的反应性能,但采用单一措施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活性组分与惰性载体的相互反应、复合载氧体的烧结以及碱金属的流失等,因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不同结构的载氧体,虽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或热稳定性,但也存在各自的缺点,如钙钛矿结构储氧能力较低,氧释放能力较低;在长时间的循环过程中,尖晶石结构的载氧体产生晶相分离和颗粒烧结而失活的现象;为了保持壳核结构的载氧体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反应活性,对壳材料需要进一步选择及优化。基于目前研究现状,笔者指出铁基载氧体反应性能的进一步提高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深入探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2.
针对伊拉克X油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室内通过旋转岩盘实验仪,分别测定了盐酸与伊拉克X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岩心在90℃、120℃和140℃下反应的速度常数、反应级数以及H+有效传质系数等,通过以上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建立了不同温度下酸岩反应动力学方程,同时确定了盐酸与该储层岩心反应的反应活化能,为该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酸压优化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3.
徐彦芹  秦钊  王烨  曹渊  陈昌国  王丹 《化工学报》2020,71(10):4783-4791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通过共缩聚法合成介孔二氧化硅(MCM-41)。首先对其氨基修饰,再通过有机合成接枝—R基团(—R:—CHO、—OH、—CH3、—COOH),制备得到Me-Ph-NH-MCM-41、OHC-Ph-NH-MCM-41、HO-Ph-NH-MCM-41、HOOC-Ph-NH-MCM-41四种不同的药物载体。利用FT-IR、Zeta电位、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NH2-MCM-41改性成功。以罗丹明B(RhB)为模型进行载药性能测试,并考察了此释药系统在模拟不同pH的体液下的敏感释药行为,同时探究了不同—R基团对释药的影响。结果显示,四种载体在中性条件下几乎不发生药物释放,通过改变环境体系pH可以有效控制药物释放,其释药行为可以用Korsmeyer-Peppas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实验表明,释药量:RhB@HOOC-Ph-NH-MCM-41>RhB@OHC-Ph-NH-MCM-41>RhB@HO-Ph-NH-MCM-41>RhB@Me-Ph-NH-MCM-41,不同—R基团的药物载体的pH响应性不同,其中RhB@HOOC-Ph-NH-MCM-41释药量在pH=1.2时可达57.87%,在用于药物智能控释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4.
生物酶破胶剂具有破胶彻底、残渣量少、对地层伤害小等优点~([1])。针对JS油田浅井压裂存在破胶不彻底、返胶的情况,开展了生物酶破胶技术研究。通过实验,对生物酶与体系的配伍性、适用条件、破胶效果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5.
分析得出,棒材表面细小纵裂纹和表面裂口缺陷产生于铸坯加热之前,且与结晶器弯月面保护渣有关。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15CrMoG钢凝固相变过程,结合亚包晶钢连铸凝固特点综合分析15CrMoG钢棒材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和产生机理。结果表明:15CrMoG钢在固相线温度附近发生包晶反应L+δ→γ和包晶转变δ→γ,不仅导致初生坯壳生长不均匀,而且加剧P、S元素在凝固前沿的偏析。而初生坯壳不均匀是导致棒材表面缺陷根本原因。棒材表面细小纵裂纹产生于结晶器内坯壳薄弱处,经过二冷和轧制工序在夹杂物和硫偏聚处扩展长大。棒材表面裂口缺陷是初生坯壳不均匀导致结晶器内液面波动大,造成铸坯夹渣所致。通过控制[C]0.16%~0.17%、[S]≤0.005%、保护渣碱度1.2、熔点≥1200℃、粘度≥1.0Pa·s,260 mm×30mm铸坯水量150 m3/h,拉速0.5 m/min等措施,裂纹合格探伤合格率由原45%提高至98%。  相似文献   
76.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Al-Bi复合材料,研究了铋含量对水反应材料转化速率的影响,及铝/水质量比和起始反应水温对铝基水反应活性材料的水解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铋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10%,复合材料的氢气转化率由5.4%先提高至71.2%后降低至62.4%,其中铋的最佳质量分数为5%。随着铝/水质量比从1∶40变化至1∶100,对复合材料转化率的影响较小,但对反应速率影响明显,其中铝/水质量比为1∶60时产氢速率最高,达到114mL/(min·g)。复合材料的产氢速率和氢气转化效率随着海水起始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水起始温度由20℃提高到80℃,氢气转化效率提高了29.8%。  相似文献   
77.
以管道机器人(Pipeline inspection gauge,PIG)为载体的内检测技术是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输的重要手段。针对管内高压流体作用下,管道机器人在冲击管内环焊缝过程中产生的动力学行为突变问题。建立了管道周向受限空间中基于Kelvin弹簧阻尼的管道机器人密封盘等效动力学模型,结合管道机器人本体建立了多体系管道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详细推导了管道机器人轴向振动微分方程,以及管内流体的流动方程;并使用Matlab/Simulink与Adams进行流固耦合仿真,作为重要的工艺参数之一,研究了管道机器人速度改变时,其在冲击环焊缝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密封盘及管道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密封盘在管道轴向、径向以及周向的力学特性;运行速度越快,管道机器人通过环焊缝引起的轴向振动越剧烈,冲击振动越明显;而垂向和俯仰振动现象随运动速度增大而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78.
利用生物酶对棉织物进行前处理是适应染整行业清洁生产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关注的重点领域。文章介绍了生物酶对棉织物技术概况,并基于专利申请梳理了国内外酶对棉织物前处理的技术演进和研究热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79.
玻璃动力学强弱性指数m值的主要评测方法有两种:通过玻璃转变温度附近黏温关系测试直接获得mvis值;基于量热分析,根据不同升温速率获得假想温度,并假定玻璃转变温度范围内假想温度Tf符合Arrhenius关系,通过理论推导间接获得mDSC值。由于玻璃转变温度范围内假想温度Tf和黏度的关系实际上并非严格遵循Arrhenius关系,因此mDSC和mvis之间存在偏差。以系列商用硫系玻璃为例,通过两种评测方法比较,建立了通过mDSC推算mvis的经验公式,实现了准确、快速的评测硫系玻璃动力学强弱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