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2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157篇
电工技术   963篇
综合类   783篇
化学工业   3069篇
金属工艺   484篇
机械仪表   376篇
建筑科学   1453篇
矿业工程   422篇
能源动力   298篇
轻工业   926篇
水利工程   616篇
石油天然气   667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2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7篇
冶金工业   1235篇
原子能技术   70篇
自动化技术   13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621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675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以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为例,论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活性微生物、藻类和NO_3~-对再生水生产设施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提出了应对措施。对聚氯化铝和聚氯化铝铁除磷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聚氯化铝除磷效果优于聚氯化铝铁。  相似文献   
13.
14.
盐卤除硝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采用氨碱蒸馏废液兑卤水进行除硝的新工艺 ,通过中试确定了该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 ,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胜坨油田浅水浊积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胜坨油田沙二段1砂层组2小层是浅水浊积相储集层,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及非均质性和水淹特征,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其分为4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E以中砂岩为主,处在沉积旋回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基本没有无水开采期,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减缓,非均质性弱,纵向剩余油分布差别小;流动单元G以细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边部及边缘相内侧,非均质性最弱,水淹较均匀,高含水期仍有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流动单元M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上部,分布于浊流边缘相的外侧,非均质性较强,是剩余油较富集的部位;流动单元P以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的细、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的顶部及底部,分布浊流相与湖相的交界部位,非均质性强,极容易形成剩余油,但剩余油总量不大且较难开发,经济价值不大。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研究结合起来,可以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可行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N-油酰基肌氨酸钠对除盐水缓蚀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油酰基肌氨酸钠单体的缓蚀性能以及与常用除盐水缓蚀剂的协同作用作了探讨,发现在一定浓度下,单体对经过加氨调节后的高温除盐水(氨后除盐水)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且与大多数除盐水缓蚀剂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复合药剂,并对其缓蚀、阻蚀性能作了研究。动电位极化曲线扫描图谱表明,该复合药剂属于抑制阳极腐蚀的阳极型缓蚀剂,其适用的水质条件为[Cl~-+SO_4~(2-)]不超过50 mg/L,pH不低于8.0;与阻垢剂复配,可以适用于含Ca~(2+)不超过45 mg/L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刘莉  秦福 《半导体学报》1998,19(7):538-541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硅片吸除技术.该技术包括利用PECVD法在腐蚀硅片背面沉积400~800nm厚的非晶硅膜,再经过650~680℃温度的热处理,使沉积膜与硅片结合更牢固,之后,把硅片进行抛光.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地消除硅抛光片表面的雾缺陷,同时硅片表面层少子寿命可提高2~4倍.  相似文献   
18.
宋家全 《热力发电》2002,31(1):45-46
介绍管道自然补偿法的概念和优点,以及管道采用自然补偿的判断方法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