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42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26篇
化学工业   998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33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58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20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94篇
冶金工业   1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碘化钾在化学药品中价格较贵,在保证测定甘油含量准确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碘化钾,达到节约化学药品、降低费用是必要的。粗略计算,若每天测定甘油含量样品25个,以每个样加入10%碘化钾溶液20ml计算,一天可用固体碘化钾50克,全月30天  相似文献   
52.
1,3-丙二醇发酵过程中底物抑制及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底物甘油浓度对Klebsiellapneumoniae发酵生产 1 ,3 丙二醇的影响 ,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初始甘油浓度和甘油开始对产物生成产生抑制作用的浓度。针对底物抑制现象 ,提出了菌种驯化和流加甘油发酵两种解决途径。结果表明 :采用原始菌株发酵 ,适宜的甘油初始浓度为 642 .4mmol/L ,此时 1 ,3 丙二醇浓度和转化率分别可达 2 60mmol/L和 0 .492mol/mol;在较高甘油初始浓度 (789mmol/L)的情况下 ,经驯化培养获得的耐底物抑制菌株 ,可将最终 1 ,3 丙二醇浓度和转化率分别提高到 30 0 .9mmol/L和 0 .530mol/mol;采用流加甘油发酵工艺 ,1 ,3 丙二醇浓度和转化率分别可提高到 397.7mmol/L和 0 .62 5mol/mol。  相似文献   
53.
54.
酶催化合成高纯度甘油中碳酸单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栓锁  方云  苏亚芬 《精细化工》2004,21(4):265-268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LRI催化合成甘油中碳酸单酯(MG)。得到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7℃,n(酸)∶n(甘油)=1∶1 1,加酶量100U/g(酸),甘油初始含水量w(H2O)=12%,封闭物系反应4h转敞开物系反应6h。产物中甘油中碳酸单酯质量分数w(MG)=42 20%。将n(酸)∶n(甘油)降低至1∶9,反应时间缩短至4h,粗产物经脱甘油和脱酸处理,可获得高纯度甘油中碳酸单酯。纯化后产品中基本不含游离酸及甘油,其中甘油中碳酸单酯质量分数w(MG)=73 65%。过量加入的甘油全部可以回收利用,其平衡转化率降低不超过2%。  相似文献   
55.
生物柴油副产物下层甘油液的组成分析及其分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菜籽油和大豆油碱催化酯空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副产物下层甘油液的主要成份。下层甘油液中主要古甘油、甲醇和脂肪酸皂以及少量的脂肪酸甲酯和游离碱。探索了分离方法。获得的甲醇和脂肪酸可用于生物柴油生产和其它产品的原料,获得的甘油音量达到分析纯要求。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对3种低黏度添加剂作为2种环氧树脂体系增韧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2种环氧树脂体系1种为低活性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与胺类固化剂二乙基甲苯二胺体系,另1种为四缩水甘油基亚甲基二苯胺(TGDDM)环氧树脂与脂环族二胺类固化剂体系,所评价的增韧剂分别是端环氧基脂肪族聚酯型超支化聚合物、端羧基聚丁橡胶和端氧丙基硅氧烷。研究结果表明: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可有效增韧低交联度的环氧树脂体系,即DGEBA基树脂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添加剂对树脂体系的加工参数如黏度和凝胶时间无影响,当添加剂质量分数为15%时材料的断裂性能提高54%,同时对固化物的Tg无影响,该结果应归因于相分离产生的多相微粒形态能诱发粒子气穴化,同时使残余环氧树脂基本不溶解到固化后的连续环氧树脂基体中;橡胶类添加剂也可达到相同水平的增韧效果,但却会导致Tg下降10~20℃、初始黏度上升30%;硅氧烷类添加剂不能提高DGEBA基树脂体系的韧性,因为硅氧烷在环氧基体中分散性很差;对于TGDDM基树脂体系,3种添加剂均不能起到增韧作用。因为该环氧体系交联度过高而缺乏塑性形变。  相似文献   
57.
设计了液液平衡釜,测定乙酸乙酯-乙醇-甘油、乙酸乙酯-水-甘油及乙醇-水-甘油三元体系的VLE数据;以Wilson方程为平衡模型,由两对二元模型和三元体系的VLE实验数据关联第三对模型参数;测定乙酸乙酯-乙醇-水-甘油体系的VLE数据,由二元模型参数及三元体系的VLE实验数据计算乙酸乙酯-乙醇-水-甘油体系的VLE数据并与实验数据比较;本文测定结果及计算结果为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乙酯-乙醇体系的萃取分离模拟计算及试验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8.
鲨鱼肝油中烷氧基甘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澳洲塔斯玛尼亚湾生长的鲨鱼肝脏中提取的油,经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皂化,萃取出不皂化物并与乙酸酐酯化,采用气质联用技术检出了其中含有6种烷氧基甘油.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对其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加标回收试验得出回收率为96.28%,初步建立了一种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9.
从自然界筛选得到了9株可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肠道细茵,经鉴定均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经化学诱变,菌株的1,3—丙二醇产量有所提高,其最终产量达到2%左右。  相似文献   
60.
针对催化制备碳酸甘油酯过程中催化剂易失活、难回收的问题,以Na2Si O3·9H2O为原料,经焙烧、研磨、过筛等工艺处理后,制备得到了易分离且可循环使用的固体碱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甘油与碳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探讨了催化剂的粒度和煅烧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及甘油与碳酸二甲酯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5%且甘油与碳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为1∶4时,在75℃反应2.5 h后甘油转化率高达97.8%,碳酸甘油酯收率为9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