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电工技术   27篇
综合类   57篇
化学工业   320篇
金属工艺   124篇
机械仪表   25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53篇
能源动力   43篇
轻工业   9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0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8篇
冶金工业   96篇
原子能技术   31篇
自动化技术   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前处理方法对准东煤中钠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前处理方法对准东煤中钠含量测定的影响,以新疆准东木垒煤和五彩湾煤为原料,对比分析了逐级萃取、直接消解、815℃高温灰化、575℃低温灰化4种前处理方法对煤中钠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煤样中水溶性钠均占各自总钠含量的70%以上,硅酸盐形式的钠元素均不足5%。4种前处理方法测定2种准东煤中钠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为:逐级萃取575℃低温灰化直接消解815℃高温灰化;煤样逐级萃取过程中并无钠损失,钠含量测定结果准确,但操作步骤多、耗时长;2种煤直接消解的钠元素含量为煤样逐级萃取的75%以上;815℃高温灰化时钠元素含量均不足煤样逐级萃取的60%;575℃低温灰化钠元素含量均在煤样逐级萃取的85%以上。因此575℃低温灰化是一种简单、快捷、较准确获得准东煤中钠含量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优化Ti_2AlNb合金微弧氧化的电解液配方,提高Ti_2AlNb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耐磨性。方法借助SEM、EDS、XRD研究硅酸盐-磷酸盐电解液体系中Na_2MoO_4浓度对Ti_2AlNb合金微弧氧化膜形貌、成分及相结构的影响。利用CFT-I型磨损试验机测试不同微弧氧化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电解液中添加Na_2MoO_4后,微弧氧化膜的生长速率增加,膜层中出现了Mo元素且含量也逐渐增加。Na_2MoO_4的加入降低了Ti_2AlNb合金微弧氧化膜的摩擦系数及比磨损率,但微弧氧化膜的耐磨性并非随Na_2MoO_4含量线性提高。含6 g/L Na_2MoO_4的体系中,微弧氧化膜摩擦系数低至0.25左右,比磨损率仅为1.20×10~(-3) mm~3/(N·m),表面呈轻微磨粒磨损特征。结论电解液中的Na_2MoO_4参与了成膜过程,对Ti_2AlNb合金微弧氧化膜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地改善了Ti_2AlNb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3.
高铁铝土矿的强化还原焙烧—磁选除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铁铝土矿为原料,在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利用铝土矿的煤基直接还原原理,研究Na_2CO_3和Ca F2对其中铁氧化物还原的影响,并考察磁场强度和物料粒径对磁选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180 min,反应温度为1 150℃,还原剂投加量为25%;磁选粒度-75μm占80%,磁场强度为150 k A/m。添加3%Na_2CO_3和3%Ca F_2进行还原焙烧,磁选后铝精矿铝品位为58.8%,铁含量减少到4.0%,满足生产石油压裂支撑的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94.
丁月梅  李秋根 《矿产勘查》2010,(1):25-28,F0003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注射特布他林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ALI组(B组)、ALI+特布他林治疗组(C组)、ALI+特布他林+哇巴因干预组(D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以10%水合氯醛3.5uL·g-1腹腔麻醉。麻醉成功后,A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g·kg-1,1h内注完;B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1(融于1mL生理盐水中),分4次给药,1h内注完;C、D2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LPS5mg·kg-1(融于1mL生理盐水中),分4次给药,1h内注射完后,再注射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5.0uL·g-1体质量,1h内注射完后。然后将大鼠头部抬高45°,光源照射颈部直视下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A、B、C3组气管内滴注林格氏液1mL·kg-1,D组气管内滴注含哇巴因10-3mol·L-1的林格氏液1mL·kg-1通过建立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对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的肺湿干重比(W/D)、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并测定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结果A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值、W/D值、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B、C、D3组(均P〈0.05),B、D2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B组上述指标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明显高于B、C、D3组(P〈0.05),B、D2组均明显低于C组(均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静脉注射特布他林可通过上调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来促进肺泡上皮细胞对液体重吸收,从而控制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进展。  相似文献   
95.
添加剂强化粉煤燃烧固硫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曼  陈定盛  梁旭林 《广东化工》2010,37(8):246-247,249
文章选取CaCO3、Ca(OH)2质量配比=3∶2作为主固硫剂,用2%钙基(质量配比)的Na2CO3对其改性,利用蛭石作为固硫添加剂。在Ca/S=2.25的情况下通过固硫实验考察了主固硫剂以及添加剂的加入对固硫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煤粉掺入该固硫剂在950℃下燃烧半小时,固硫率可以达到85%,该固硫剂主要由天然矿物所组成,具有来源广、成本低廉等优势,因而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96.
陈智晖  陈集  谭佳 《天津化工》2010,24(4):49-51
提出了一种用酸性碘酸钾溶液直接滴定亚硫酸钠溶液的方法,用以测定高浓度亚硫酸钠样品的含量。该方法与标准方法相比,不用易挥发损失的I2溶液和稳定性较差且配置标定较麻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简化了操作,降低了分析成本。其镜密度较高,RSD≤0.18%,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防治深二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背部深二度烧伤,治疗组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凝胶,对照组涂抹安慰剂,检测烧伤后创面组织中Na-K-ATP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琥珀酸脱氢酶(SDH)、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创面组织坏死程度。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SDH和Na-K-ATP酶活性在伤后24h均达到最低,之后逐渐升高,但远低于正常水平。伤后24h治疗组SDH、Na-K-AT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MPO酶活性在伤后24h达最高,治疗组在伤后48h达最高,之后两组都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对照组MPO活性最高值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伤后MDA含量一直升高,伤后72h,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HE及PCNA染色显示治疗组早期创面进行性损伤明显延缓且较轻,创面组织增殖活力好于对照组。结论深二度烧伤创面早期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可减轻创面加深,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白细胞浸润、减轻氧化损伤、改善组织活力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8.
ICP-AES法测定海水中钾、钠、钙、镁、锂、锶、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海水中钾、钠、钙、镁、锂、锶、锰7种元素的方法。此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相对标准偏差3.35%,相对误差5.5%,加标回收率达90%~104.3%,有较高的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干扰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梁勇清  许绍龙  吕奕菊  刘峥  邹品田 《精细化工》2023,40(3):638-649+672
采用喷雾干燥法合成了Na3V2(PO4)3(NVP)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Na3V2(PO4)3/C(NVP/C),考察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NVP/C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和BET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制备样品均为纯相的NVP/C,且并没有改变NVP/C的晶体结构;煅烧温度过高或煅烧时间过长会导致晶粒尺寸增大,性能迅速衰减。NVP/C制备最佳条件为煅烧温度700℃、煅烧时间8 h,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NVP/C(记为NVP/C-700-8)形貌更为规整,结晶性良好,具有较小的阻抗以及更好的离子扩散能力,进而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122.4 mA·h/g)。在1.0 A/g电流密度下经过2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03.9 mA·h/g。  相似文献   
100.
针对目前工业上湿法磷酸生产高纯度磷酸二氢铵(MAP)过程中磷收率低、结晶母液利用困难以及晶体中金属离子含量高等问题,本研究提出螯合法生产高纯度MAP新工艺。在MAP结晶过程中加入螯合剂EDTA-2Na,螯合杂质金属离子,从而降低MAP晶体中杂质含量,提高MAP纯度。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在线颗粒监测技术以及OptiMax全自动反应器的精确控温模块测定了溶解度和介稳区宽度等数据,分析了EDTA-2Na对MAP晶体的弦长分布、形貌和晶胞参数等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在生产过程中EDTA-2Na对MAP连续稳态结晶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