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13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55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本标准2003年6月30日发布并实施,现将强制性条文摘录如下,供渎者参考。  相似文献   
72.
为评价不同质量比N,O-CMC/n-β-TCP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性能。测定了不同降解时间模拟体液的pH值、钙、磷离子浓度、材料质量、表面结构及相成分变化以比较不同质量比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复合材料降解液的pH值均在6.9以上,当二者质量比为1:1时,pH值处于7.0~7.4;复合材料的质量随降解时间呈增加趋势。XRD和FTIR分析表明,复合材料表面均有类骨羟基磷灰石生成,且以二者质比为1:1时生成量最多。  相似文献   
73.
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3-O-乙基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剂提取后经反相C_(18)柱(4.6×250 mm,5μm)分离,采用0.05%磷酸-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45 nm和240 nm,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3-O-乙基抗坏血酸在1~100 mg/L线性关系良好,在空白样品中添加10、50、100 mg/kg 3个浓度水平时,得到的回收率为95%~103%,相对标准偏差为3.1%~5.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3.0 mg/kg,定量限(S/N=10)为10.0m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2~200mg/L线性关系良好,在空白样品中添加20、100、200 mg/kg 3个浓度水平时,得到的回收率为98%~104%,相对标准偏差为2.7%~4.6%。方法的检出限(S/N=3)为6.0 mg/kg,定量限(S/N=10)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制备含有7种血清型肉毒毒素切割位点(SNAP25-VAMP)的特异性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在E.coli中诱导表达,纯化后用于肉毒毒素活性测定。方法根据SNARE蛋白复合物中SNAPE25和VAMP基因序列及各血清型肉毒毒素(Bo NTs)的切割位点,设计合成含有SNAREs中突触小体(SNAP25)和突触小泡膜蛋白(VAMP)的Bam HⅠ-HIS6-SNAP62-Eco RⅠ-VAMP57C-TAA-HindⅢ(以下简称为SV)基因,连接至p ET-28a-GFP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GFP-SV,转化感受态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经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Cu2+金属螯合层析、Q阴离子交换层析3步纯化,BCA法测定纯化产物的蛋白浓度,ELISA法检测B型肉毒毒素轻链蛋白(Bo NT/BL)活性。结果构建的质粒p ET-28a-GFP-SV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GFP-SV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约40 000,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蛋白浓度为18.4μg/μl,纯度可达70%以上。利用该融合蛋白的荧光强弱变化可测定Bo NT/BL活性大小,同时也可测定其抗体中和活性大小。结论制备的含有SV的特异性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在E.coli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为后续各型肉毒毒素活性检测及抗体中和毒素活性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使用高压超临界CO2地球化学反应器在实验室模拟CO2在地下煤层的埋藏过程,反应器中的温度为40℃,压力为9.8MPa,反应时间为72h,通过氦比重仪和压汞仪对不同煤级煤的孔隙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超临界CO2-H2O的作用后,无烟煤的真密度从1.51g/cm3增加到1.59g/cm3,其余几种煤真密度变化不大,视密度均有减小趋势,其中褐煤和瘦煤减小幅度为0.1g/cm3;褐煤总孔容变化最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大孔阶段,增幅为85%,孔隙度增幅达118%,其余煤种的总孔容和孔隙度也有不同程度增高.CO2的埋藏过程对中低煤级的影响主要是其大中孔,而对高煤级主要影响其微孔发育,无烟煤微孔孔容的增大使得煤的表面积进一步增大,从未处理的24.3m2/g增加到27.6m2/g,从而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将越来越强;对退汞曲线的滞后性分析表明,CO2的埋藏过程对"墨水瓶"孔隙度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N,O-羧甲基壳聚糖/聚砜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砜(PsF)超滤膜为基膜、N,O-羧甲基壳聚糖(NOCC)水溶液为活性层铸膜液、戊二醛(GA)为交联剂,采用涂敷和交联的方法制备了复合纳滤膜.测试了膜表面的流动电势(E)随操作压力(△P)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质溶液中,NOCC/PSF复合NF膜表面荷负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有机小分子添加剂对复合膜截留性能的影响.NOCC/PSF复合NF膜对几种无机盐的截留顺序为Na2S04>NaCl>MgSOa>MgCl2,呈现出荷负电纳滤膜的截留特征.  相似文献   
77.
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对同型和异型病毒的抗体应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 Z_(10)株出血热活病毒及其灭活疫苗免疫动物或人体后,对同型(野鼠型—血清Ⅰ型)和异型(家鼠型—血清Ⅱ型)病毒的抗体应答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经活毒或疫苗免疫后的家兔,对同型病毒产生的中和及血抑抗体高于对异型病毒的4~8倍。10名自愿者经 Z_(10)株灭活疫苗免疫后,血清的中和及血抑抗体阳转率对同型病毒均为90%,而对异型病毒仅为20~30%。以上结果证实我国野鼠型和家鼠型病毒间的抗原性差异。提示制备二型双价疫苗及筛选对二型均有保护作用的生产用毒株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8.
以KOH、CS2和2-溴代丙酸乙酯为原料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RAFT聚合链转移剂O-乙基黄原酸丙酸乙酯,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确证所制备最终产物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79.
为了提高抗癌药物5-氟脲嘧啶(5-FU)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及选择性,采用超声-透析法制备了具有pH敏感性的纳米药物载体5β-胆烷酸/O-羧甲基壳聚糖/磺胺地托辛(5β-CHA/OCMC/SDM)自组装水凝胶纳米粒,并用同样的方法将5-FU包载于纳米载体中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269nm波长下检测5-FU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以及释放浓度。结果表明,对于5β-CHA/OCMC/SDM纳米粒,药载比(药物和载体的质量比)增加到0.6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高达51.3%和85.4%。体外释药结果表明,在pH=7.4(人体正常组织的pH值)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接枝5β-CHA的OCMC水凝胶纳米粒对5-FU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且随接枝量的增加缓释效果增强。pH6.8(肿瘤组织的pH值)时,接枝SDM的载药纳米粒迅速聚集并强烈释放,表现出良好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80.
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对合成的O-羧甲基壳聚糖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壳聚糖及O-羧甲基壳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此外,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O-羧甲基壳聚糖对细胞膜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的O-羧甲基壳聚糖对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性能较壳聚糖更强,对粪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稍弱,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罗伯杆菌和大肠杆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O-羧甲基壳聚糖对细胞膜蛋白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