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58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56篇
化学工业   513篇
金属工艺   37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29篇
能源动力   31篇
轻工业   215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9篇
冶金工业   53篇
原子能技术   33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102.
阴树脂复苏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染物结构出发,提出了由“污染物解离”和“动力学特性改善”组成的复苏机理。提出的复苏机理认为,树脂复苏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4个因素,即污染物结构解离程度;污染物与树脂骨架作用力减弱程度;污染物从树脂骨架迁出程度;交换离子在树脂孔迁移的难易程度。由此讨论了复苏液中pH、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起络合等作用的助剂、共存阴离子、外力作用等因素对复苏效果的影响,并详细论述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的复苏机理能较好地解释现有复苏方法和配方的选用原理,并对新复苏方法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吉宜军  丁祥 《纺织器材》2010,37(2):34-36
为了解决负离子纤维梳理过程中的梳理效果、转移能力以及棉结、短绒的控制问题等,在详细分析负离子纤维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分梳、少损伤、快转移"的工艺原则,重点从锡林针布、盖板针布、道夫针布、刺辊的选配及其工艺参数的合理调整方面论述了梳理负离子纤维的技术要求;并通过梳理效果对工艺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104.
A new convenient route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caprolactone) (PCL) with α,ω-telechelic diols' end-groups is presented. Synthesis of α,ω-telechelic PCL diols (HOPCLOH) was achieved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ROP) of -caprolactone (CL) catalyzed with ammonium decamolybdate (NH4)8[Mo10O34] and using diethylene glycol (DEG) as initiator. Obtained HOPCLOH was characterized by 1H and 13C NMR, FT-IR, GPC and MALDI-TOF. Comparativ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ammonium decamolybdate (NH4)8[Mo10O34] is better catalyst than Sn-octanoate (SnOct2) toward CL polymerization in presence of DEG, under the conditions tested. A biodegradable poly(ester-urethane-urea) derivative was efficiently prepared from synthesized HOPCLOH. Obtained polymer shows minor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the properties recorded for a poly(ester-urethane-urea) obtained from commercial HOPCLOH.  相似文献   
105.
根据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级反渗透装置后续“两级混床”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同水源,从理论上计算后证明,全新的“阴床+混床”作为一级反渗透装置后续化学除盐工艺,相比以往常用及传统的反渗透装置后续化学除盐工艺,具有最低的设备投资,最少的酸碱耗量及废水排放量;其适用水质范围之广,是反渗透装置后续“两级混床”工艺所不能相比拟的。  相似文献   
106.
以氯甲基化杂萘联苯聚醚酮(CMPPEK)为膜材料,通过溶液法制备了CMPPEK基膜,然后将其浸泡在三甲胺水溶液中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季铵化杂萘联苯聚醚酮(QAPPEK)阴离子交换膜。比较了CMPPEK和QAPPEK的热失重性能,CMPPEK的5%热失重温度为330℃,QAPPEK的5%热失重温度为260℃,QAPPEK的5%热失重温度与CMPPEK的相比降低了70℃。考察了三甲胺浓度、胺化时间、胺化温度等反应条件对QAPPEK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甲胺的质量分数为33%、胺化时间为12h、胺化温度为40℃时,得到的QAPPEK膜表现出了较优异的性能,其IEC值达1.64mmol/g,在2mol/LVOSO4+3mol/LH2SO4的混合溶液中测得的面电阻为0.73Ω·cm2,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VRB)中,电池的能量效率高达85.9%,电流效率为98.4%,电压效率为87.3%。  相似文献   
107.
离子交换树脂法去除过氧化氢中氯离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报道了用阴离子树脂法去除过氧化氢中氯离子的方法技术。克服了阴离子树脂处理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的技术难题,有效地除去了过氧化氢中的氯离子。实验结果证明,方法安全可靠,氯离子去除率高,树脂再生技术简单,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8.
The ion exchange behavior of polypyrrole (PPy) doped with a variety of dopants (A), namely chloride, nitrate, para‐toluene sulfonate (pTS?), and dodecyl sulfonate (D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yclic voltammetry (CV) in NaCl, NapTS, and AlCl3 aqueous solu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Py/pTS and PPy/DS films had the best anion and cation exchange ability,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ion exchange ability evaluated by CV charge cannot describe the exact amount of exchanged ions. For that reason, a new ion exchang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amount of ions removed from NaCl aqueous solution to AlCl3 or NapTS aqueous solution. In addition, the ion exchange ratio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charge associated with ion ejection to the synthesis charge, and can be conveniently converted to operating exchange capability (OEC). The ion exchange ratio and OEC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and evaluate the ion exchange ability of PPy/A film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9  相似文献   
109.
以木质素醇醚、氢氧化钠与3-氯丙酸反应制备木质素醇醚羧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用正交试验确定合成木质素醇醚羧酸盐的最佳反应条件, n (NaOH)∶ n (木质素醇醚)=2.5, n(3-氯丙酸)∶n (木质素醇醚)=1.2,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4 h,木质素醇醚转化率可达到94.8%.对不同聚合度的木质素醇醚羧酸盐进行性能测定, w =2.5%时表面张力可达到的41.2 mN/m,钙皂分散指数4.8%~8.4%;对松节油的乳化力为31 s,泡沫高度为30~50 mm.  相似文献   
110.
以间苯二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肼解得到相应的间苯二甲酰肼,进一步与芳香醛缩合,合成了6种尚未见文献报道的间苯二甲酰腙类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确证.利用UV-Vis考查了目标化合物与6种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部分主体分子能较好的识别F-、CH3COO-,溶液的颜色及吸收光谱均发生很大变化,利用其颜色变化实现了裸眼检测.同时探讨了主体分子与阴离子可能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