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4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80篇
化学工业   1698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40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76篇
石油天然气   27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5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分别与聚乙二醇(PEG)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反应,合成了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AIBN)作用下使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St)交联固化得到一种透明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的高分子材料;讨论了温度、时间、催化剂对大分子单体制备的影响;并对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的透光率达87%以上,热变形温度为180℃以上,硬度为105以上。  相似文献   
42.
Blends of polycarbonate (PC) and poly(acrylonitrile‐co‐butadiene‐costyrene) (AB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dynamic mechanical measurements. The samples show phase separation. The shift in the temperatures of the main dynamic mechanical relaxation shown by the blend with respect to those of the pure components is attributed to the migration of oligomers present in the ABS toward the PC in the melt blending process.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techniques (dielectric and calorimetric analysi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akayanagi three block model confirm this hypothesis. In all the studied blend compositions (ABS weight up to 28.6%) the PC appears as the matrix where a disperse phase of ABS is present. The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micrographs show that the size of the ABS particles increases when the proportion of ABS in the blend increases. The FTI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oth components are nonpolar in nature and can be enhanced by the preparation procedure.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3: 1507–1516, 2002  相似文献   
43.
废聚苯乙烯催化热裂解制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碱土金属氧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对废聚苯乙烯(PS)热裂解的催化效果;考察了催化剂碱性对裂解结果的影响。开发了一种以CaO为主体、MgO和NaOH为助剂的混合催化剂。结果表明:混合催化剂对废PS裂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实验同时考察了废PS催化裂解温度对混合催化剂活性以及催化裂解产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无皂硅丙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丙烯酸酯类单体、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有机硅类单体为原料,采用无皂乳液的聚合方法,使有机硅与丙烯酸树脂通过化学键连接,通过对不同单体的优化组合,合成了性能优良、稳定的无皂硅丙乳液。讨论了苯乙烯磺酸钠的用量、滴加速度、水性功能单体种类以及有机硅功能单体种类和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水性功能单体,当苯乙烯磺酸钠、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用量分别为总量的0.086%和3%,原料滴加时间为5h时,产品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5.
张强  千载虎 《工业催化》1997,5(3):21-26
首次采用苯和乙烯在无氧存在下, 于多种固体酸和金属负载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反应直接得到苯乙烯与其它固体酸相比, HZSM-5分子筛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反应活性和较高的对苯乙烯的选择性。HZSM-5分子筛负载不同金属后, 苯乙烯的选择性均有明显提高, 其中以Co/HZSM-5、Fe/HZSM-5和Pd/HZSM-5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和苯乙烯选择性。反应温度、苯烯比、金属负载量、液空速、催化剂的焙烧及还原温度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反应转化率和产物分布。  相似文献   
46.
王卫卫  邱桂学 《塑料助剂》2007,(5):42-47,51
利用熔融接枝法将马来酸酐(MAH)接枝上聚烯烃弹性体(POE),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探讨了各个因素对POE-g-MAH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配方为:50gPOE中加入MAH0.75g,过氧化二异丙苯(DCP):0.125g;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8min。螺杆转速80r/min^-1在此基础上添加第二单体苯乙烯(St),当St与MAH质量比为0.8,接枝率达到1.02%;将POE与接枝产物POE-g-HMA同时作为弹性体改性尼龙6(PA6),研究发现,弹性体含量一定,PA6/弹性体为80/20,POE,弹性体为20%时,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较纯尼龙提高接近8倍,而其他力学性能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47.
环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复合乳化剂聚合工艺,制得丙烯酸酯类改性环氧树脂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反应温度、引发剂的用量、环氧树脂的种类及用量、软硬单体的比例、三乙烯四胺用量等对丙烯酸酯类改性环氧树脂乳液综合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配方。  相似文献   
48.
廖明义  梁爱民 《橡胶工业》1997,44(3):131-134
考察了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对IR/CR二元共混物相态结构及粒子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有效改善IR/CR共混物的分散状态,在任何组成下均可降低分散相粒子尺寸,促进体系均匀分散,其中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的效果最为理想,其最佳用量为3~7份。  相似文献   
49.
将细小的CoX催化苯乙烯氧化悬浮体系与无机膜分离耦合,实现了反应的连续操作,考察了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量和搅拌速度对反应结果和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分离过程不会对反应活性造成影响,操作过程中各因素对膜通量的影响归因于此条件下催化剂对膜孔的堵塞及其在膜表面的沉积程度,而超声是一个很好恢复膜通量的手段。在m(CoX)∶m(苯乙烯)=0.16、V(溶剂)∶V(苯乙烯)=3、反应温度100℃、停留时间6 h、搅拌速度800 r/min,跨膜压差0.03 MPa的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达54.3%,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到51.4%,苯甲醛选择性达到31.0%,膜通量为28.9 L/(m2.h)。  相似文献   
50.
New organodilithium initiators were prepared in a hydrocarbon solvent in the absence of any polar additive. Although these initiators are insoluble when they are synthesized, they may be easily purified and reacted with dienes to give perfectly telechelic polydienes having unimodal distributions and low dispersity.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molecular weights was observed. The polymer microstructur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polymers initiated by butyllithium in the same solvent. Triblock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ere also prepa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are giv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S.B.S. sample support also the claim of a good initiating ability and difunctionality of these initi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