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8篇
电工技术   7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41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843篇
矿业工程   45篇
能源动力   26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1755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5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7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包头石拐区大发滑坡的特征、稳定性、形成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32.
今年7月上中旬,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面对1954年以来最大一次流域特大洪水。全省各级水利部门统一指挥、科学调度、认真部署,实现了无一受灾群众死亡、无一堤坝决口、无一城市被淹,这在河南省淮河防汛抗洪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全省已取得淮河流域抗洪救灾工作阶段性重大胜利。特大洪水,提升了我们的调度、指挥和决策能力,也检验出不少  相似文献   
33.
34.
治水,是我国历代统治阶级的一件大事。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和气候条件,使我国洪涝灾害频发,且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灾害损失日趋严重。为使洪水灾害减少到可以承受和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者提出了科学防洪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35.
我国是一个旱灾频繁的国家,为战胜干旱,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旱灾得到了很大遏制。抗旱服务组织作为抗旱减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多年的抗旱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36.
长江流域水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些原因中又以其泥沙的问题最为突出,而水土保持是控制泥沙的根本,文章认为在长江流域的治理中,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是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37.
38.
多谱勒雷达在清江流域防洪减灾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琼  熊华康 《华中电力》2002,15(6):8-11
多谱勒天气雷达用于防洪减灾,可使常规水文预报预见期得到有效的外延,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水利界的洪水预报预见期问题,从利用多谱勒雷达、气象云图等信息资源,建立清江流域“天气预测-水文预报”实时联机预报模型入手,进一步探讨建设流域性防洪减灾辅助决策系统,可为流域性防洪减灾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39.
1 我省水资源特点福建依山面海 ,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降水丰沛 ,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衡 ,水旱灾害频繁。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我省水资源表现出以下六个特点 :(1)雨量充沛 ,时空分布不均。我省水资源总量达 130 6亿m3 (2 0 0 0年 ) ,人均占有量 395 4m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对丰富。但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均 ,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从时间分布看 ,全年降水量的70 %~ 80 %集中在 4月份~ 9月份 ,即梅雨季和台风季 ;年际变化也很大 ,丰枯年径流量倍比为 2 6。从空间分布看 ,山区多而沿海少 ,闽北、闽…  相似文献   
40.
刘文峰 《山东水利》2003,(5):10-10,13
1历史上旱灾及其特点 从历史资料来看,建国前,济宁季旱、连年干旱现象经常发生,每百年间发生旱灾达50余次,平均不到两年发生一次大旱灾.1785~1787三年连续大旱,"运河干涸"、"微山湖无水"、"旱情严重"、"民不聊生".建国后,由于降水量持续减少,气温逐渐升高,干旱频率越来越高,旱情愈来愈严重.特别是近20年来,枯水期和平水期循回交替,降水总量不足,干旱问题严重.1987~1990年南四湖上级湖连续四年出现干湖,1992~1993来连续两年出现部分干湖,2000年和2002年再次出现干湖,湖区15万渔民饮水发生困难,湖内水产损失惨重,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总的特点是:(一)频繁性.不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干旱总是频繁发生,特别是建国后更为突出.(二)连续性.干旱灾害具有连年、连季发生的特性.(三)季节性.全市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春、秋、冬三季雨雪稀少,干旱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