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45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富硒麦芽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富硒麦芽中硒的含量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硒的检出限(σ=3)为0.167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03%,回收率为94.1%~101.6%。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42.
在岩心观察和地层对比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钻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储层岩性以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较高,研究区在长6期水动力环境具有较好的继承性,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支流间湾是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43.
土壤水对降雨响应过程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黄土台区的土壤水与降雨之间关系尤为重要。以太原市王家峰村为例,建立了降雨蒸发条件下垂向一维土壤水分运动模型,采用试估〖CD1〗校正法似合参数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分别模拟了四种降雨强度下土壤水分剖面体积含水率和湿润锋的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降雨强度下黄土台区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及动态变化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为黄土台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管增胜 《防渗技术》2002,8(2):30-34
绛账至法门寺,汤峪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修建后,在黄土区形成了两段深挖路堑,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土质深挖路暂边坡稳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边坡整治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和通车后的一年内对边坡稳定的监测结果表明,地边坡所采用的整治防护措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5.
通过分析陕西黄土高原面侵蚀特性,探索面保护各项措施布设,为优化治理措施设计提供借鉴。根据陕西黄土高原面区水土流失特点,统计调查近期实施的面保护项目,分析各项措施的建设难易、成本高低、效果好坏,总结不同措施建设经验,提出面保护优选方案。在面保护措施中,为解决面集中排水冲刷而采取排洪沟、排水竖井、涝池调蓄、沟边埂等多种工程措施,可起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6.
长武塬区实际蒸散发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系统的实测农田蒸散量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年、月、日和生长季4个尺度分析长武区农田蒸散量的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其影响因素,建立实测蒸散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农田蒸散的变化特征与作物生长进程一致,高蒸散期均出现于作物生育旺期,且受到降水、气温、风速、太阳辐射、日照时数、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作用,其中,气温和太阳辐射是蒸散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7.
砖箍窑是采用“加法”平地而起的窑洞形式,在渭北台量大面广,是当地村民喜闻乐住的传统民居。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砖箍窑已难以满足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本研究以低技低价、延续文脉为原则,着力应对乡村老龄化趋势,以安全、舒适、多元的需求层级为序,分阶段提出砖箍窑的结构保护、空间优化、功能拓展相关更新策略与技术体系,实现砖箍窑民居的渐进式更新,为满足渭北窑居生活的现代化需求提供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48.
水土流失是黄土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确定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模式来进行农田水分调控非常必要。文章以西安市灞桥区洪庆山区作为一个典型的小流域,研究这种如何通过工程性治理措施和生物性治理措施来综合治理的方法,进而规划出这一片流域的生态水保模型。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由于汾河入黄口顶托问题的加剧,给汾河下游两岸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文从地形、水位、水文地质及黄河河道的摆几方面分析了黄河顶托当河的机理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顶托作用对当河河道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四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姬地区长4+5、长6低渗透储集层特点.指出了姬地区长4+5、长6低渗透储集层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