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4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99篇
电工技术   77篇
综合类   387篇
化学工业   139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149篇
建筑科学   2331篇
矿业工程   974篇
能源动力   36篇
轻工业   64篇
水利工程   585篇
石油天然气   47篇
无线电   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8篇
冶金工业   79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6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Based on some assumptions, the dynamic analysis model of anchorage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dynamic governing equation is expressed as finite difference format and programmed by using MATLAB language.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method,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has been verified to be feasible by a case study. It is found that under seismic load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nchorage system is synchronously fluctuated with the seismic vibration. The change of displacement amplitude of material points is slight, and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displacement amplitude of the outside point is a littl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inside point, which shows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surface. While the axial force amplitude transforms considerably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It increases first and reaches the peak value in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he anchoring section and free section, then decreases slowly in the free section. When considering damping effect of anchorage system,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can reflect the tim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 better, and the calculating result would be safer and more reasonable than the dynamic steady-state theoretical method. What is more,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the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harmonic and seismic random vibration for all kinds of anchor, and hence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形式玻璃纤维筋连接件的弯锚锚固能力、弯锚抗拉强度和弯锚抗剪强度,为使这三种连接件早日应用于夹心保温外墙板实际工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多组混凝土试件,首先对玻璃纤维筋进行直锚拉拔试验,然后对三种连接件进行弯锚拉拔试验,最后进行剪切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和试验现象分析三种连接件的力学性能.结果璃纤维筋拥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直锚锚固性能,最大拉应力值高达532 MPa.连接件端部弧度越大,连接件越容易发生剪切破坏,抗拉强度就越低,其中U型连接件的抗拉强度最强.V型(45°)连接件的开裂位移和极限位移最小,U型连接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最大.结论玻璃纤维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充当预制夹心保温外挂墙板内部一种连接件.  相似文献   
63.
为了进一步提高锚固洞室在侧爆作用下的抗爆能力,利用数值分析软件LS-DYNA3D程序,研究了在侧爆作用下的锚固洞室的破坏形式及机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压应力波一开始是以球形向四周传播的,当压应力波碰到洞室壁时,会在洞室壁表面产生拉应力波,并以椭圆形式向反向传播;在应力波整个传播过程中,由于反射拉伸可能会在洞室锚固区和非锚固区先后产生二次拉伸破坏,最后可能会由于洞室反射的拉伸波和地面反射拉伸波相遇共同作用,在离地面比较浅的地方产生拉伸破坏区.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湿接缝界面破坏特性、拉伸强度以及拉伸强度比(接缝试件界面拉伸强度相对于整体试件的比值)等。结果表明:所有UHPC湿接缝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脆性破坏;相比于未掺纤维湿接缝试件(界面拉伸强度2.24 MPa),掺纤维UHPC湿接缝试件具有更好的界面粘结性能(界面拉伸强度可达6.64 MPa,拉伸强度比可达68.6%);当纤维体积掺量不大于2.5%时,湿接缝试件的界面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比以及界面断裂韧性均随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最佳纤维体积掺量为2.5%;长纤维对UHPC湿接缝界面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比以及界面断裂韧性的提升效果优于短纤维,异形纤维优于平直形纤维;配筋UHPC湿接缝试件延性特征显著优于未配筋试件,增加钢筋锚固长度、界面配筋率是提高UHPC湿接缝延性特征和界面拉伸强度的较有效方法;当钢筋锚固长度达到6倍钢筋直径时,湿接缝处界面拉伸强度大于整体浇筑UHPC拉伸强度。此外,构建了不同纤维参数下UHPC湿接缝界面拉伸应力-相对位移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65.
万新 《红水河》2011,(5):128-129,136
为优化线路的整体投资,需在线路设计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包括路径的优化、铁塔及基础的选型等,其中基础型式的选择对工程投资影响极大,文章对斜插式基础受力问题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6.
文章对加格达奇区橡胶坝工程坝体包括坝袋、底板、锚固等部分进行计算,保证橡胶坝工程的结构安全和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67.
植筋技术在加固改造工程中应用广泛。采用无机胶来代替有机胶植筋,可以克服不耐高温,耐久性差等缺点。通过在不同强度混凝土中进行不同直径钢筋的拉拔试验,得出无机胶化学植筋锚固长度、混凝土强度与植筋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荷载—位移曲线,为无机胶植筋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8.
由于设计、施工、管理等种种原因,我国早期兴建的混凝土坝坝体渗漏问题严重,亟待加固处理.PVC复合土工膜在坝体防渗加固处理中具有施工方便、造价低、工期短、不受气候条件影响、节省工程量等优点.对混凝土坝体上游面设置土工膜防渗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论述,采用PVC复合土工膜防渗处理,防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9.
马荟 《互联网周刊》2009,(12):54-55
从中国上海到SAP总部——德国沃尔多夫小镇的距离是8300公里,要跨越6个时区;从本地化的“中国制造”到惠及全球的“中国创造”,之间的距离是6年时间以及无数心血。从6月20日起,《互联网周刊》将推出“SAP中国研究院”系列报道,带领读者走进这家秉承德国低调作风的在华研发机构,探寻其中蕴含的韧性和力量。  相似文献   
70.
为验证通过有限元法研究土体流变问题的可行性,采用Maxwell流变模型模拟土体流变特性.根据某工程的实际施工图,使用MSCMarc建立模型,模拟土体流变特性对锚固边坡的影响,计算得到桩顶部的冠梁在施工后3个月内的变形和沉降变化规律.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土体流变模型和流变参数的选取进行讨论,模拟曲线表明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