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4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走出沙平衡法计算河段冲淤量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测断面法、沙量平衡法和同流量水位法计算了兰州—利津相邻水文站间的时段平均冲淤厚度,结果显示:①沙平衡法冲淤量计算公式的缺陷是很难克服的;②实测断面法可信度最高,悬沙平衡法可信度最低,同流量水位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③用同流量水位差反映主河槽的冲淤变化,定性无误,可信度较高;④建议在无实测断面法冲淤量的河段,用同流量水位法计算区段主河槽冲淤厚度。  相似文献   
32.
河口镇—潼关区间水库近年拦沙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水库众多,摸清水库近年的实际拦沙量是认识黄河近年来沙锐减的重要内容。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水库管理部门相关统计资料和遥感调查等,分析了黄河中游河口镇至潼关区间现状水库的规模、建成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通过大规模实地走访调查和统计资料分析,广泛采集并计算了该区水库的总淤积量、库容损失现状及2007—2011年实际拦沙量。结果表明:河潼区间现有拦沙水库772座、总库容85.85亿m3,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和90年代以后;2007—2011年,河潼区间水库年均拦沙0.982亿t。  相似文献   
33.
由于黄河为多沙河流,尤其是汛期,来水含沙量高且挟带大量的粗颗粒泥沙,因此,汛期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是泥沙问题。本文拟根据黄河上中游已建水电站的运行经验和三门峡水库调度运用中分流分沙资料,提出小浪底水库不同运用时期的过机沙量,为合理选择水轮机参数、机型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长江上游工程对宜昌来水来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1950年以来的水文资料研究了长江宜昌站在三峡工程修建前的水沙变化趋势,预测三峡水库运用后,在2003—2012年以及2013年金沙江上建成金安桥、溪洛渡和向家坝三个大型水电站后宜昌的水沙变化趋势。根据水文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在三峡工程修建以前,宜昌年水量有轻微减小的趋势;而年沙量在1950—1987年以后有大幅度减小,至2003—2004年宜昌站(用三峡水库的入库沙量替代),减沙幅度已达到61.4%。本文根据三峡水库运行后的实测资料对长江科学院三峡水库淤积计算的水库排沙比资料进行了修正。采用1961—1970年十年系列的年水量,分析计算预测2003—2012年宜昌平均年沙量为1.02亿t。在金沙江上三个水电站建成后2013—2022年平均年沙量将减为0.534亿t。  相似文献   
35.
长江沙量张减沙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探讨长江上游输沙量,含沙量变化和减沙途径,在上游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1950~1985年长江输沙量、含沙量约每12年以4%的速率缓慢增长,1992~1997年大量减少,追根溯源系水库淤积的减沙作用,若无水库淤积拦 沙,长江上游输沙量、含沙量年增长率将约达1%,是相当可观的,根据水库拦沙效益,提出长江上游修建溪洛渡、亭子口、瀑布沟、构皮滩和白鹤滩等5座大型水电站,与三峡枢纽共同  相似文献   
36.
飞来峡水利枢纽运行对北江河道演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列维输沙率公式估算,北江横石站推移质年产沙量46万t,飞来峡水库运行将会导致部分推移质泥沙淤积在库内,但总量不大。根据估算推移质沙量来看,近十多年来北江下游河道采沙量偏多,河道采沙要参考河流产沙量有计划地开采。  相似文献   
37.
黄河下游引沙量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继祥 《人民黄河》1996,18(4):48-52
通过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引沙比的计算方法;根据河南、山东河段典型灌区引水引沙的分析计算成果,对黄河下游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25年内各闸门的引沙量进行了预估,为进行黄河下游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总体布局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
紫荆关工程是一座跨流域引水工程,1973年扩建成枢纽,由于设施简陋,泥沙问题严重,1988年按模型试验的布置形式进行了改建,5年来运行情况良好,利用导流、束水攻沙,侧面泄洪等措施,有效地扭转了闸首的不利形势,取得了少淤积少进沙多进水多发电的效果.改建后5年间,年均引水量比改建前增加42%左右,年均发电量比改建前翻番,工程实践证明,合理的工程布置和正确的运行方式对工程效果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9.
利用南流江自然特性解决水利枢纽泥沙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流江干流博白水文站实测资料为依据,计算和分析了南流江推移质沙量及其在时间上的分布。通过分析南流江的河道输沙特性,以及调查分析干流现有工程的泥沙问题,提出梯级枢纽工程排沙问题5个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