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4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2 毫秒
61.
为研究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对流域人海水量、沙量及分组沙量的响应过程,本文依据多年统计资料,建立了水下三角洲面积冲淤速率与流域水、沙条件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流域人海水量、沙量及分组沙量与水下三角洲面积冲淤速率关系密切,并建立了相关响应曲线,其中流域入海沙量变化对水下三角洲演变的影响大于水量;水下三角洲不同区域对分组沙的响应也不同,-l0m等深线区域为粗颗粒泥沙(d>0.125mm)影响较大,-20m等深线区域为细颗粒泥沙(d <0.031mm)影响较大.该研究为流域水、沙条件变化下河口水下三角洲演变的趋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李策  胡东  王舒  杨陈浩 《矿冶工程》2019,39(4):31-34
为进一步研究气力提升装置各项参数对排水量、排沙量的影响规律,以河沙为实验颗粒,研究了气流量、浸入率、供沙量对装置提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量和浸入率对提升能力有重要影响,气流量存在一个最优值和一个临界值,达到最优值后继续增加气流量提升效果变化不明显;小于临界值时水和河沙都不能被提升。浸入率较高时,排沙量在气流量较小时就可以达到最大值,高浸入率下排水量下降的趋势要比低浸入率时晚。本文研究成果对海底采矿、河道清淤、石油开采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3.
用全沙观点研究黄河泥沙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毓骞  张原锋 《人民黄河》2002,24(8):28-29,39
黄河现行的输沙率测验存在系统误差,漏测及计算方法引起的沙量误差虽然占全沙量的百分数较小,但在水库及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中所起的作用却不能忽视,采用Einstein全沙的概念,对实测输沙率进行修正后,用沙量平衡法计算的冲淤量与断面法计算的冲淤量基本一致,改正后的输沙率可作为全沙输沙用于黄河泥沙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苏娅  王平 《治淮》2000,(5):40-42
以雷公井水电站为例,探讨缺少实例测泥沙资料的小水电工程的泥沙分析问题,通过计算水库来沙量、淤积量及分布,分析了泥沙淤积对发电效益,水库回水及水库排沙运行方式的影响。分析计算成果为雷公井水电站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65.
紫荆关枢纽是一座跨流域引水工程,1973年扩建成枢纽,由于设施简陋,泥沙问题严重。1988年按模型试验的布置形式进行了改建,五年来运行情况良好,利用导流、束水攻沙、侧面泄洪等措施,有效地扭转了闸首的不利形势,取得了少进沙少淤积多进水多发电的效果,改建后五年间,年均引水量,比改建前增加42%左右,年均发电量比改建前翻 番。工程实践证明,合理的工程和正确的运行方式对工程效果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6.
长期的侵蚀性降雨对黄土塬区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植被种植和覆盖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文章开展了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植被措施的减沙量和减流量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林地措施较灌木措施、耕地措施和草地措施在不同类型的降雨条件下,林地措施的减沙率最高,灌木措施的减沙率次之;(2)林地措施较耕地措施在不同类型的降雨条件下,林地措施的减流率最高,耕地措施的减流率最低,在相同类型的降雨条件下,林地措施的减流率最高,耕地措施的减流率最低。  相似文献   
67.
知识窗     
《山西水利》2011,27(8):14-14
"悬河"的含义是什么? 黄河上著名的"悬河"是指哪一段?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叫"悬河",又称"地上河"。"悬河"形成的原因是:流域来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相似文献   
68.
武光明 《人民黄河》2013,(5):36-37,68
针对无资料地区流域来沙量的计算,建立了基于水文下垫面产沙地类的地区雨沙模型,该模型既反映了不同时段雨强对产沙的作用,又反映了流域下垫面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模型参数的地区移用问题。  相似文献   
69.
黄河河口三角洲岸线动态平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河口三角洲岸线能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直接关系到河口总侵蚀基准面的变化问题,进而可能对黄河下游的纵剖面调整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黄河河口三角洲岸线动态平衡的概念,然后利用有关的实测资料,运用输往外海沙量对比法和来沙量与造陆面积相关法,对河口三角洲岸线处于动态平衡时的河口来沙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河口利津站多年平均来沙量维持在3.17亿t时,其河口三角洲岸线则可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0.
在简略概括分析黄河水沙基本特点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就黄河泥沙各项处理对策进行了较全面的讨论。黄河泥沙处理是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只有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同时,建立水沙调控体系并优化调度,合理处理利用水沙,才能充分发挥"拦、排、调、放、挖"综合治理体系的主体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