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4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渭河流域库坝工程拦沙作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渭河西起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至陕西潼关入黄河,干流长818km,华县站以上面积(不包括泾河)6.3万多平方公里。500km~2以上的一级支流有9条,其中北岸6条,南岸3条,呈非对称分布。50年代后期以来,该流域兴建了大量的库坝工程,对防洪、灌溉、供水和保持水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查清库坝工程的淤积及对下游河道的减沙状况,近年来我们对全流域的库坝工程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作一分  相似文献   
72.
探讨了不同计量时段对黄河下游灌溉引沙量计算值的影响,认为用日含沙量计算,更接近实际引沙量,并能减少一些高含沙洪水期间不引灌的影响,但计算结果偏大,由此看出,灌溉经出了水,但引水沙量并不是很大,而且加重了下游河道淤积,因此应提倡节水灌溉,最大了了减少引黄水量。  相似文献   
73.
长江泥沙问题已引起各界人士关注。对于长江三十多年来沙量是否增加,一直争论激烈,由此引起长江三峡电站设计中泥沙定量问题的分歧。认为长江沙量无增加趋势的人士,提出以宜昌水文站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统计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3亿t,作为规划设计和科研的依据;认为长江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人士,则提出年输沙量应按大于5.3亿t直至7.7亿t的数据作为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74.
本文根据寸滩站多年(1939——1981年)实测悬移质输沙率的资料分析,揭示了该站输沙率和输沙量的随机变化特征和50年代以来各年代的水沙关系.评论目前所采用的三峡工程水库泥沙冲淤计算或试验的水沙系列,并提出新的水沙系列.  相似文献   
75.
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的概况,利用实测资料对2000—2010年该区间的水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与1956—1999年平均相比,2000—201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但主汛期降水量偏小13%,较大降水量发生天数减少,小降水量发生天数增多,降水强度明显减弱;②8月水、沙量减少最多,分别占年减少量的32%、46%;③主汛期降水量减幅小于径流量的,径流量减幅小于输沙量的;④主汛期降水量与实测水、沙量的关系均发生了变化,与1969年以前相比,2000年以后降水量增大,径流量变化不大,而实测径流量相同的条件下输沙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6.
依据万安水库库区9个断面历年实测大断面资料以及万安水库坝址上下游5个水文站实测泥沙资料,分别采用地形对比法和沙量平衡法对库区泥沙淤积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万安水库泥沙淤积形态、淤积量、分布等结论.  相似文献   
77.
《人民黄河》2016,(10):13-17
目前黄土高原主要产沙区的侵蚀产沙环境较20世纪70年代大幅改善,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不再出现"大沙"年份。基于过去百年实测数据,设计了两种极端降雨情景,分析了黄河主要产沙区的可能产沙量,结果表明:如果黄河主要产沙区普降高强度暴雨,那么在循化以下水库和淤地坝不拦沙且不水毁情况下,潼关年来沙量有可能达到13.1亿t,龙门达到9.0亿t、张家山达到2.6亿t;如果该降雨情景发生在"泾河流域连续干旱11 a"之后,那么潼关来沙量甚至可能达到16亿t左右。  相似文献   
78.
根据黄河上、中游干流及重点支流水文泥沙定位观测资料统计,对1997—2006年水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1970—1996年相比,黄河流域上、中游各区间降水量普遍减少,减幅在3%-11%;上游降水径流关系没有明显变化,而中游地区降水径流关系变化明显;干支流实测水沙量减少,减幅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径流量减少幅度从上游的20%至下游达到40%左右;对于输沙量,除河源区变化不明显外,干流各站沙量减幅在27%以上,头道拐至潼关各站减幅为57%-87%;干支流洪水发生场次普遍减少,且洪量减幅小于同期沙量减幅,前者为8%-46%,后者则为57%-64%;随输沙量减少,泥沙组成也发生变化,不同区域存在着泥沙中值粒径增大、变细和变化不大3种类型.  相似文献   
79.
《人民黄河》2017,(11):63-65
2016年8月17日,黄河西柳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雨强、大雨量、长历时的降雨过程,龙头拐站产生了历史第5大洪峰流量、第2大次洪洪量的洪水过程。与洪峰流量居历史前3位的大洪水相关特征平均值进行对比可知,本次洪水在暴雨中心降雨量偏大102.4%,暴雨中心1 h、2 h降雨量分别偏大61.3%、42.5%的条件下,洪峰流量偏小51.6%,径流系数偏小13.0%,次洪沙量偏小77.8%,平均含沙量偏小88.5%。分析认为,本次洪水洪量、沙量偏小的原因为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0.
近20年来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淤积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上游来水来沙特点和水沙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2005年河床淤积抬升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天然来水量减少和人类引水量增加是近20年来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淤积严重的主要原因,上游水库拦沙量逐年减少和十大孔兑入黄沙量增加是河道淤积的重要原因,而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的调节又加重了汛期河道的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