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1篇
机械仪表   1篇
水利工程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倒虹吸工程河段洪水与河床变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采用水边界全区自动跟踪方法并考虑了河床局部冲刷与河道演变分析成果,对渠河交叉工程河段进行了洪水与河床变形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32.
采用河工模型试验,研究了滦河承德河段在两岸堤防工程及拦河坝工程修建前后,不同设计洪水的流场变化及河床变形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堤防工程平面布置是合理的,设计的防冲措施可以抵御该处的局部冲刷,拦河坝工程降低了河床冲刷,工程防洪标准可以达到50年一遇。研究成果为该河段防洪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二维水沙和温度及浓度场数学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水流泥沙运动和水质(温度及浓度)扩散传播基本理论,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流泥沙和温度及浓度场数学模型,以之研究水库、河道、河口水流及其输移物质运动规律,并采用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来离散和求解这些模型方程组,用以模拟河道水流及其输移物质运动规律。该模型计算过程稳定,计算速度快,已在诸多工程中广泛应用,并得到原型观测成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34.
35.
南晓红  聂源宏  冯普林 《人民黄河》2003,25(11):11-12,18
从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两个方面,介绍了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群在渭河吊桥段的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护岸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强、稳定性好、施工工艺简单、可工厂化批量生产、成本低、环保等优点,其减速落淤、淤滩冲槽、控导河势的功效显著,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6.
挑角对淹没丁坝和非淹没丁坝坝头附近床面冲淤变形的影响不同.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非淹没丁坝,涉及淹没丁坝的研究成果相对偏少.为了研究淹没丁坝附近床面冲淤变形对挑角的响应,对粗、细2组非均匀沙,45°、90°、135°3个挑角进行了交叉水槽试验.通过图像对冲刷坑形态进行了对比;将冲刷坑长度、宽度、最大深度、体积等特征参数试验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将挑角对冲刷深度的影响折算成挑角因子,与前人的挑角因子及试验资料进行了对比.试验成果表明,挑角对淹没丁坝坝头附近床面冲刷坑形态、位置、尺寸均有影响,而床沙粒度则主要影响冲刷坑的尺寸.  相似文献   
37.
针对顺直分汊河段坝下河床在枢纽运行初期河床变形剧烈影响通航的问题,本文以沅水末级梯级桃源枢纽为例,在搜集施工期及运行初期水文资料、遥感图像以及实测地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河床演变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坝下河床粗化后以推移质运动为主,且河床粗化始于枢纽施工期;运行期同期来流空间分布变化、施工导流束窄或封堵支汊、无序人工采砂对坝下河床重塑有较大影响,其中施工导流、人工采砂对河床的影响随机性较强,可预测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38.
泥沙运动方程和数学模型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平均含沙量沿程变化的计算公式、河床变形方程的推导过程及有关假设的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同题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同时对于泥抄冲淤数学模型中有关泥抄冲淤恢复饱和系数的处理和河床形态计算方法等问题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旨在提出泥沙运动方程及其应用中存在的一些同题,以期引起有关专家学者和同行们的兴趣和关注.使这些问题得到尽早解决。  相似文献   
39.
根据清水下泄引起的河床变表过程的模型试验,运用泥沙连续方程,引入了以反映瞬时冲淤2量的特征速度概念,导出了推移质输沙的平衡过程方程。再结合水流的圣维南方程,河床变形方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0.
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泥沙输移及河床变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物理模型试验对小浪底水库运行初期的泥沙输移和河床变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预测,结果表明水库运用初期基本上为异重流排沙;库区干流淤积形态为三角洲且不断向下游推进;支流淤积主要是干流倒灌的结果,在沟口可形成拦门沙;库水位大幅下降,干流河床将产生溯源冲刷和沿程冲刷,支流淤积面随之下降。水库投入运用以来的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尽管预报试验所采用的水沙条件与水库运用以来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但两者在输沙流态、淤积形态及变化趋势方面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模型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