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9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67篇
电工技术   72篇
综合类   393篇
化学工业   590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395篇
建筑科学   651篇
矿业工程   30篇
能源动力   97篇
轻工业   759篇
水利工程   744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9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0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552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546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522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281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228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29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71.
大面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林地区近40年来大面积多种水稻节水技术开发的实践为基础,提出要解决的2个问题,导出4个理论公式和3组5个量化实用公式,以及长期稳定此技术的3个措施。  相似文献   
72.
区域灌溉水资源优化分配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邱林  马建琴 《人民黄河》1998,20(9):15-18
以非充分灌溉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按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一种以总效益最大为目标的区域灌溉水资源分配递阶控制优化模型,并用该模型研究了宁陵县多水源优化调度问题。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计算结果合理,而且能有效地克服多维动态规划可能遇到的“维数障碍”。  相似文献   
73.
74.
节水灌溉的发展与普及是当前国内外势必发展的必由之路,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意味着实现农业灌溉从粗放经营管理向集约经营管理的转变,是我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甘南县春小麦喷灌效应示范,提出了不同喷灌方式,小麦喷灌适宜时期、喷洒水量及其喷头组合方式,春小麦喷灌土壤湿度、耗水量及小白龙灌溉的经济效益、方水产量,为同素地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75.
通过河套灌区杨家河干渠管理所的节水管理实践,论证了从加大节水宣传力度、群管组织、强化供水制度配水模式、灌排统管减少浪费、发挥政府监控作用,发挥水利经济扛杆作用等方面强化基层以管理,将是当前地区经济尚不发达,难以大规模投资兴建节水工程情况下,推动节水灌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6.
雄县位于保定地区东部,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角地带中心,面积524km2,人口32万,耕地3.74万hm2。80年代以来,连续严重干旱。为摆脱水资源短缺的困境,在大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实施引洪回灌补源。自1988年以来,连续4年实现了水资源的采补平衡和良性  相似文献   
77.
78.
集雨节灌具体的讲也就是窖灌农业.是近几年来在干旱缺水山区发展的一种新型节水农业工程.它具有实用、高效、省钱、简便易行等优点.这种工程就是利用水窖、水池等蓄水工程在降水丰沛季节蓄水,到农作物干旱需水时,采取节水措施灌溉农田,用有限的水源浇灌一定面积的农田,使其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全县水资源分布状况和气候、地理、地质等先决条件,我们认为,在山区发展集雨节灌既有其必要性,也具备可行性.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9.
80.
为解决管灌发展管材缺乏问题,本研究对灰土的应用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探讨。阐述了灰土的硬化机理及其强度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灰土原料的要求,进而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了两处灰土的最优因素水平组合,探讨了灰土组合因素、养护方法和养护时间对其强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