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1篇
  免费   748篇
  国内免费   617篇
电工技术   72篇
综合类   451篇
化学工业   163篇
金属工艺   83篇
机械仪表   302篇
建筑科学   1001篇
矿业工程   2488篇
能源动力   115篇
轻工业   131篇
水利工程   696篇
石油天然气   246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2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4篇
冶金工业   124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39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自Z.Pawlak提出粗糙集理论以来,众多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将其拓展至粗糙代数领域。R.Biswas和S.Nanda首次提出了粗糙群(B-N粗糙群)的概念并给出了若干性质,但这一概念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已有一些研究者指出了B-N粗糙群的定义和结论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B-N粗糙群的修正定义。以粗糙群的修正定义为基础,提出了粗糙群的阶、粗糙群元素的阶以及粗糙循环群等概念,给出了与之相关的一些性质,通过实例说明了普通循环群的某些性质对粗糙循环群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粗糙粒模型的图像纹理识别和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纹理识别方法大多是对图像频谱的研究,文中尝试以粒计算理论为基础,利用分层思想对图像的纹理特征进行识别。首先,通过引入粒的边缘和分层熵的概念,建立粗糙粒理论,构造粗糙粒度空间模型。然后,构建基于粒的边缘和分层熵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得出一种图像纹理识别方法。该方法不仅提高模型在图像纹理识别上的实用性,而且通过对识别和检索过程的同步进行简化纹理识别的计算过程。最后,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及所用到的相关方法是可行的,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识别和检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3.
综采导水裂隙带多因素影响指标研究与高度预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新的参数指标即硬岩岩性比例系数,代替顶板岩层单轴抗压强度,避免了现行规范中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顶板类型划分时单轴抗压强度统计不确定问题,以及未反映顶板软硬岩层组合结构问题。以39例综采导水裂隙带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综采导水裂隙带高度与煤层采高、硬岩岩性系数、工作面斜长、采深、开采推进速度多因素之间的非线性统计关系式,并用于淮南谢桥矿首采面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研究覆岩关键层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覆岩关键层位置来预计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新方法.工程实测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覆岩关键层位置会影响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只有当关键层位置距开采煤层小于某一临界高度时,该关键层破断裂缝才会贯通成为导水裂隙,且受该关键层控制而同步破断的上覆岩层破断裂缝也会贯通成为导水裂隙.关键层破断裂缝贯通的临界高度可以粗略按(7~10)M(M为煤层采厚)估算.当覆岩主关键层位于临界高度(7~10)M以内时,导水裂隙将发育至基岩顶部,导水裂隙带高度等于或大于基岩厚度;当覆岩主关键层位于临界高度(7~10)M以外时,导水裂隙将发育至临界高度(7~10)M上方最近的关键层底部,导水裂隙带高度等于该关键层距开采煤层的高度.上述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能适应不同采厚条件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同时可以对由于覆岩关键层结构变化引起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异常发育情况作出判别,其可靠性得到了工程实测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995.
顶板浅部裂隙通道演化规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得出顶板裂隙通道的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岩体力学和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瓦斯流动变化规律为理论基础,采用深部位移自动监测仪和裂隙通道巡回摄录仪,进行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研究,得出了瓦斯裂隙通道形成判据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岩分层成为瓦斯裂隙通道边界需要满足其变形小于下分层或大于上分层,同时其稳定跨距大于顶板悬露距离,据此判别出试验矿区顶板浅部主干裂隙通道位于顶板上方1.5,5.0 m处;随工作面推进,顶板裂隙通道经历原生裂隙通道主导阶段、裂隙通道产生、扩张、成熟和闭合阶段的演化过程,重新压实区至工作面前方原岩应力区距离与工作面日推进速度的比值为裂隙通道的演化周期,试验矿区演化周期为11~14 d。  相似文献   
996.
基于泥岩样品的扫描电镜测试和液氮等温吸附试验,系统研究煤系泥岩的显微孔裂隙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而探讨孔裂隙分布特征对其吸水软化崩解性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成果为:① 泥岩孔裂隙类型有粒间孔、层间孔、粒缘收缩孔、气胀孔、溶蚀孔、矿物铸模孔及裂隙等;② 孔裂隙的发育程度及相互间的连通性差,自然状态下,多以隐裂隙的形式存在,肉眼很难辨别;③ 孔裂隙以所含黏土矿物微集聚体间孔隙和构成泥岩骨架的大颗粒间孔隙为主,其中构成泥岩骨架的大颗粒间孔隙体积占泥岩总体积的20%以上;④ 泥岩吸水软化崩解是在宏观结构破坏或扰动的基础上,由微孔裂隙吸附效应引起的,受其物质组成不同的影响,自然吸水率和软化崩解机理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7.
马亚杰  左文喆  刘伯  高莲凤  常江 《煤炭学报》2012,37(Z1):157-160
针对基岩裂隙含水层复杂、不均匀富水规律,以开滦东欢坨矿北二采区8煤层顶板含水层为例,综合分析了隐伏向斜中基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富集的构造控制因素。得出向斜构造仰起端控制上覆水源含水层厚度、过水断面面积及风化带渗透性,影响基岩裂隙水补给;褶皱和断层的伴生裂隙与层面裂隙构成导、储水裂隙网络,断层发育密度、断层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的关系对含水层局部富水性差异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采场动压对陷落柱裂隙带的扰动破坏机理,采用FLAC3D程序模拟裂隙带内水平应力变化及塑性区分布随工作面推进时的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陷落柱周边裂隙带内的裂隙受开采影响极易发生扩展贯通,进而诱发矿井突水事故。分析结果表明,裂纹因所受水平地应力变小而发生扩展与贯通,从而使裂隙带成为矿井导突水优势通道。  相似文献   
999.
高位钻孔瓦斯抽采参数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高位钻孔稳定高效抽采瓦斯,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煤层走向开采和倾向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采动裂隙场、瓦斯场分布特征,查明了在采空区四周采动裂隙发育的分布特征,沿工作面分别将顶板垮落范围划分为3个区域,从而确定了高位钻孔最佳区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位钻孔优化设计的流程及体系,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各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张育恒 《中州煤炭》2012,(9):102-104
针对山西晋城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的山西组下部3#煤层受顶板多层砂岩裂隙水、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威胁的实际情况,运用地质学、地理学、水文地质学理论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矿井主要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等充水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生产实践表明,该防治水措施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