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19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70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红水河与清水河汇合口迁江镇河段为例,通过分析干流红水河与支流清水河洪水的组合情况,推算受干流红水河顶托影响的支流清水河河口段设计洪水位。河段设计洪水水面线是堤防设计的主要依据,对于有干支流洪水相互顶托的河段,需分析其洪水组合和遭遇规律,进行不同组合情况的水面线推算,以外包线作为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2.
2011年下半年以来,红水河流域来水量较多年平均减少近70%,煤电价格高位运行,火电政策性亏损持续。面对严峻形势,大唐广西分公司全面部署,精心组织,系统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点滴争取上下功夫,向管理要效益。1至11月份,该公司完成发电量192.21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完成利润总额4.36亿元。  相似文献   
123.
《山西水利》2013,(11):40-40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在取水环节、用水环节确立管水红线,还要在排水环节划出一条红线,就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可能很多人都有体会,小时候家门口流淌的清清小河,和儿时青涩的记忆一样,难寻难觅,取而代之的是污水、脏水、臭水。再看看媒体各种报道:“水污染,河水发绿恶臭已十年”、“清水河变红水河,重金属污染催生癌症村”、“太湖蓝藻暴发,居民家中自来水发臭”……其指向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水污染!  相似文献   
124.
《中国三峡建设》2009,(4):40-44
在泱泱中国的大江大河中,红水河名不显赫。然而,当你走近红水河,你就会对这条奇特的河流肃然起敬,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25.
通过分析红水河提灌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得出兴建该工程是扶贫攻坚、抵御自然灾害、库区移民安置处理的需要 ,其技术上是可行的 ,经济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6.
《岩土工程界》2007,10(3):16-16
2月15日,红水河罗天乐大桥建设迎来了“扬眉吐气”的重要时刻-被洪水淹没4个月的3号、4号主桥墩分别浇筑至321.12m和322.516m高程,露出水面3.56m,国内首创采用深水钢套箱施工方案建设大桥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主桥墩如擎天柱“冒”出水面。这标志着罗天乐大桥初步摆脱了洪水的羁绊,朝大桥成功建设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7.
《红水河》2010,29(2):98-98
近年来,国家就编辑出版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其中涉及到作者如何规范地撰写文稿的要求。为了保证刊载文稿的质量,编辑部和作者必须共同遵守这些规范的要求,不断提高文稿的撰写和编辑水平。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8.
广西有多处地方可以建抽水蓄能电站,其中利用已建成的水库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上库或下库,不仅可以节省土建投资,而且还可以减少水库淹没损失,这是抽水蓄能电站一种较好的开发模式。红水河水电基地已建成多座梯级电站,若再适当增建抽水蓄能电站,无疑会提高水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增加有效发电量。研究认为,红水河龙滩、岩滩和大化梯级电站水位衔接,利用在建的龙滩水电站和正在运行的岩滩、大化电站水库,在梯级上建抽水蓄能电站,能够充分利用红水河梯级电站的调节水库,满足广西电网的调峰要求。初步研究对岩滩(二期)抽水蓄能电站规划、总体布置和效益作了扼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9.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红水河10个梯级电站中的最后一级。立足工程、面向流域,大藤峡水利枢纽从工程措施、监测措施、管理措施及科学研究等方面规划设计,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全流域、全生命周期的水生态保护和治理模式,并已初显成效,为其他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经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