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32篇
  免费   2607篇
  国内免费   1719篇
电工技术   4315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100篇
化学工业   1358篇
金属工艺   411篇
机械仪表   1221篇
建筑科学   1779篇
矿业工程   877篇
能源动力   606篇
轻工业   1707篇
水利工程   6769篇
石油天然气   1930篇
武器工业   344篇
无线电   75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01篇
冶金工业   459篇
原子能技术   978篇
自动化技术   3072篇
  2024年   344篇
  2023年   1169篇
  2022年   1080篇
  2021年   1210篇
  2020年   1033篇
  2019年   1127篇
  2018年   604篇
  2017年   889篇
  2016年   1006篇
  2015年   1112篇
  2014年   2096篇
  2013年   1706篇
  2012年   2307篇
  2011年   2267篇
  2010年   1770篇
  2009年   1847篇
  2008年   2054篇
  2007年   1813篇
  2006年   1490篇
  2005年   1524篇
  2004年   1402篇
  2003年   1247篇
  2002年   984篇
  2001年   756篇
  2000年   670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409篇
  1997年   443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提出黄河入海流路运用的约束条件和方案集,依据顶层设计的理念,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研究清水沟、刁口河联合运用的模式,提出流路选择、行河方式、流路运用方案、流路运用工程措施的约束条件或边界条件,设置刁口河作为分洪通道或生态调水通道、刁口河与清水沟同时行河三个方案,提出应分析各方案的工程措施,并分析其对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影响,研究流路的管理模式及调度方式。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漫滩洪水特性提出了改善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方案,应用动床模型试验对改善方案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漫滩可以有效的减缓“二级悬河”的发展,加大主槽累计冲刷量,减小滩区淹没面积及改善河道横比降。如果黄河下游遭遇大漫滩洪水,可以在控制漫滩条件下排放最大洪峰流量不超过10 000 m3/s的过程洪水。  相似文献   
993.
淄博市在解决马踏湖湿地萎缩、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时,通过建设条形网状生态水库,将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引水补源和管护措施结合起来,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建设湖区水生物多样性的水环境,保障了湖区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正常生产生活起到极为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当前黄河河口治理与管理开发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本文从黄河河口来水来沙条件变化、黄河河口演变特征、黄河河口整治及管理措施研究等3个方面概括总结了黄河河口在演变与管理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21世纪黄河河口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人民黄河》2013,(10):5-7
介绍了黄河流域的概况和特点,从防洪保障、水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流域综合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需求,阐明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对促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涉水事务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围绕水沙调控、防洪减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等"六大体系",阐述了《规划》的主要措施,并分析了《规划》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利用NCEP/NCAR逐六小时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和水文站降水资料等,对2012年7月20-21日黄河中游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假相当位温分析.结果表明:假相当位温的变化反映了暴雨过程中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暴雨落区位于或接近850 hPa假相当位温高值区;假相当位温高值中心的移动和变化趋势与暴雨落区和暴雨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可以把它作为暴雨预报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97.
分析了小流量期黄河艾山—利津河段的冲淤规律,结果表明:①艾山以下窄河段具有大水冲刷、小水淤积的特点;②进入下游的流量小于800 m3/s时,艾山以下河段的淤积强度随着流量增大而增大的幅度较小,流量为800~1 200m3/s时,淤积强度随着流量增大而增大的幅度明显增大;③引水比越大,艾山下游河段的淤积强度越大。建议:①春灌期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越小越好,应尽量避免下泄900~1 200 m3/s的流量过程;②在紧急情况下,可适度放宽春灌期对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的限制。  相似文献   
998.
利用NCEP/NCAR逐六小时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和水文站降水资料等,对2012年7月20—21日黄河中游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假相当位温分析。结果表明:假相当位温的变化反映了暴雨过程中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暴雨落区位于或接近850 hPa假相当位温高值区;假相当位温高值中心的移动和变化趋势与暴雨落区和暴雨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可以把它作为暴雨预报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99.
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防根石走失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在黄河下游桃花峪控导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具有自身稳定性好、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强、能削弱水流能量、降低流速、促使泥沙迅速落淤等特点,施工工艺简单;②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能够有效地减小坝前冲刷坑的深度,减缓水流对坝体的直接冲击;③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不易发生走失,可有效减轻抢险负担,节约大量石料;④利用混凝土四面体透水框架群加固工程基础时,建议在防护部位根石坡面和坡脚外河床一定宽度内抛投,以增强根石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人民黄河》2013,(12):13-14
黄河洛阳段河床的沙卵石特性使得河道工程无法充分发挥调整河势的作用,只有河道疏浚才能有效改善河势,而按照一定的规划要求进行采沙是目前可以达到疏浚效果的可行手段。由历史河势分析可知,该河段河势演变有着独特复杂的特性,而沙卵石心滩、边滩对河势有着明显影响。将影响河势的边滩、心滩规划为采沙优先开采区域,并提出了疏挖部分汊河、在一些常规禁采区内实施有限的采挖来改善河势等方法。同时,就保证采沙效果提出了细化许可、严格监管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