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6篇
  免费   904篇
  国内免费   590篇
电工技术   237篇
综合类   968篇
化学工业   1000篇
金属工艺   242篇
机械仪表   135篇
建筑科学   4010篇
矿业工程   587篇
能源动力   83篇
轻工业   82篇
水利工程   788篇
石油天然气   61篇
武器工业   31篇
无线电   2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44篇
冶金工业   408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10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87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677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7篇
  1963年   1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8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移动边缘计算(MEC)中的分布式基站部署、有限的服务器资源和动态变化的终端用户使得计算卸载方案的设计极具挑战。鉴于深度强化学习在处理动态复杂问题方面的优势,设计了最优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策略,目的是最小化系统能耗。首先考虑了云边端协同的网络框架;然后将联合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问题定义为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学习算法,以最小化系统能耗。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降低系统能耗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和全部卸载策略。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在有限信道状态信息下,密集型网络的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交替方向乘子法结合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模型驱动学习框架。该框架区别于数据驱动框架,能够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一对一建模。针对资源分配的问题建模内容包括:将基站选择、功率和子载波分配用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交替优化;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优化权重,求解目标函数,提高算法性能;框架利用有效信道状态信息而非多余信息,降低了通信开销;加强对最低用户服务质量要求参数的约束,可以在保证用户的体验下最大化小区频谱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驱动学习框架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下即可收敛。  相似文献   
993.
在深度强化学习中,智能体需要与环境进行交互学习,这就需要智能体能够很好地去平衡利用与探索. 因此如何提升算法的样本有效性,增加算法的探索能力,一直是深度强化学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交替使用多个不同初始化深度Q网络方法,使用网络随机初始化带来的探索性能. 基于最大置信度上界算法先构造一种交替选择深度Q网络策略. 并将该调度网络策略与多个随机初始化的深度Q网络结合,得到基于最大置信度上界的交替深度Q网络算法. 在多个不同的标准强化学习实验环境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其他基准算法有更高的样本效率和算法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速生杨胶合木梁的受弯性能,考虑不同配纤率和配纤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进行梁的四点弯曲静力荷载试验,推导出梁的极限弯矩理论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相比纯胶合木梁,碳纤维增强胶合木梁的裂缝减少、裂缝宽度减小。增强后梁的弹性模量提高了28.02%~57.93%;极限荷载提高了16.47%~50.72%;初始抗弯刚度提高了11.58%~23.37%。在受拉区配置碳纤维能提高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初始抗弯刚度,相比仅在受拉区配置碳纤维,在受拉区和受压区均配置碳纤维布时,试件的承载力反而减小,但破坏时的挠度降低。试件受拉区配纤率宜介于0.060 6%~1.031 1%之间,能充分利用木材的塑性抗压性能。利用推导的受弯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试件极限弯矩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能较好地预测此类试件受弯时的极限弯矩。  相似文献   
995.
新型产业用针织结构的特点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几种产业用新型针织结构的特点,并介绍了新型结构针织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6.
基于轴向挤压后屈曲模态的双稳态结构,其跳转力、保持力和跳转行程等双稳态特征与预应力分布和后屈曲模态密切相关,使得难以通过仅调整预压缩量来实现特定双稳态指标的设计。本文提出引入局部加强体调控预压双稳态梁临界屈曲载荷、应力分布及跳转特征的方法,建立了具有对称局部加强体的预压双稳态梁跳转分析模型,分析了预应力、加强体尺寸参数和位置对屈曲临界载荷、跳转力和行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局部加强体不影响原结构跳转力和保持力相等的特征;与尺寸参数相比加强体位置参数对跳转力有较大影响,随着位置的变化,跳转力存在由大变小再变大的变化过程,且调控同行程双稳态梁跳转力的幅度可达17.04%;跳转行程主要依赖于局部加强体的刚度和所承受的预应力。  相似文献   
997.
张恩宝  张建海  周钟  唐朝阳 《红水河》2007,26(1):156-160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锦屏电站左岸导流洞的典型剖面K0 434 m进行了精细模拟,以洞室开挖后的应力场为初始应力场,研究了衬砌结构应力以及衬砌结构与围岩接触截面间的相对变形和应力,预测了衬砌结构与围岩接触截面间拉应力超过允许脱空应力的部位,分析了左右边墙、底板和顶拱所承受的弯矩、剪力,进而按内外侧不对称配筋进行设计,计算了洞室各部位内外侧所需的配筋面积,为今后的衬砌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碳纤维加固工程是近10a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迅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铁路等行业推广应用。水电工程也有加固钢管和闸墩实例。文章详细论述了该材料的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引水渡槽进行了加固,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99.
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结构设计规范已采用更为合理的结构分析方法,从而使得建筑结构的安全度不断提高。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既有建筑,尤其是众多的文物保护建筑,已不能满足现行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结构加固,保证其安全性。笔者通过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在既有建筑抗震及地基基础加固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在沿海地区的软土地基上修建高质量的公路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多种,但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现浇薄壁筒桩软土地基加固技术,是岩土工程界最近研发的新桩型,其主要优点是混凝土土方量少、造价低、施工速度快、加固处理深度不受限制,适宜各种地质条件。文章介绍了现浇薄壁筒桩技术原理、施工机具设备、施工工艺以及在杭州—千岛湖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现场静载试验检测和低应变检测结果表明,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桩身完整,其混凝土强度达到了设计值,可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