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6篇
  免费   1588篇
  国内免费   1010篇
电工技术   2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559篇
化学工业   246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542篇
矿业工程   254篇
能源动力   263篇
轻工业   70篇
水利工程   3050篇
石油天然气   7680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篇
冶金工业   30篇
原子能技术   42篇
自动化技术   19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530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652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579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643篇
  2012年   781篇
  2011年   921篇
  2010年   587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540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四川盆地作为国内页岩气开发的重点区域,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攻关和实践,机械钻速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受地层复杂、可钻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因素的影响,导致井下钻柱系统不良振动剧烈,容易出现钻头损坏严重、钻速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以该盆地涪陵工区上二叠统龙潭组—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采用井下振动高频测量工具的实测手段,测量了钻头—钻柱系统的动态振动加速度参数,结合地层的岩性和矿物组分分析,研究钻头失效原因与对策,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非均质地层中钻进的钻头—钻柱系统产生了大于40 m/s~2的高幅值瞬时冲击振动,高幅值的瞬时冲击是导致钻头先期失效的主要原因;②提出了抑制高幅值的瞬时冲击振动采用"减振+增压"工具组合和避免井下工具共振的钻井参数;③采用钻井新参数的试验井比邻井的高幅值瞬时振动降低了17%,单只钻头进尺增加24%,钻头工作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钻头使用数量减少。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改善钻头—钻柱系统的振动状态,有利于达成延长钻头使用寿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天然气、烃源岩及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通过天然气-天然气、储层沥青-烃源岩、天然气-烃源岩3个方面对比,深入探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来源。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岩。其5项证据分别为:下二叠统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小于-30.5‰,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是由高演化程度烃源岩所致;多数下二叠统天然气与龙王庙组天然气特征最为相似;GS18,NC1井下二叠统天然气特征与寒武系相似,说明上下层气源一致;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筇竹寺组泥岩最为相似;筇竹寺组泥岩主要为下二叠统供气,这一认识符合干酪根油气生成理论和同位素分馏规律。  相似文献   
13.
The seasonal patterns of phytoplankton primary production,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cell number and several other limnological variables in Lake Phewa, located in the active monsoon zone in Central Himalaya, Nepal, were studied for a year beginning in April 2001.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s were relatively low during the monsoon season. The phytoplankton cell number, represented by 24 genera, also fluctuated seasonally, but tended to increase in the pre‐ and post‐monsoon perio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onso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imary production and phytoplankton dynamics for Lake Phewa. Among the phytoplankton species,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 representative species for eutrophic lakes, was the dominant phytoplankton.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it is clear that the lake is not yet heavily eutrophic.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exchange of lake water during the monsoon season contributes to maintaining the health of the lake against further degradation. Nevertheless, the silt carried in the monsoon rain run‐off from the lake's catchment area suggests increasingly serious degradation problems for this small mountainous lake.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区干旱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骞 《江西水利科技》2006,32(3):125-128
以有效干旱天数的出现时间为依据,分析鄱阳湖区干旱的季节性特征.根据重旱与特旱年份7~10月降水空间分布,分析翻阳湖区干旱的空间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Lake Chivero: A management case stu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ke Chivero in Zimbabwe was shown to be hypereutrophic. Historical data showed that the eutrophication process had been arrested in the late 1970s. However, a combination of poor planning, multiplicity of jurisdiction, mismatch between rate of urbanization and waste management investment, recent changes in the local climate and a permissive, immature political system that called for no public accountability resulted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reakdown leading to hypereutrophication of the lake. The case of Lake Chivero is presented as an example of a wider global issue regarding the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ompetition with other priorities in emerging democracies.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石油地质储量和产量增长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地质储量发现过程具有明显的渐进性、阶段性和长期性,石油产量的增长也具有一定的起伏性,用一个周期的单旋回哈伯特模型难以预测其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渤海湾盆地的勘探开发历程,结合新一轮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分别采用4个和3个哈伯特旋回拟合石油地质储量发现和产量增长曲线。预测结果显示,2005-2015年渤海湾盆地处于石油地质储量发现高峰期,2015年左右其石油产量达到高峰,之后处于下降趋势。实践证明,利用多旋回哈伯特模型对具有“多峰”特征的石油地质储量和产量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焉耆盆地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18.
油层水洗级别的热解气相色谱定量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解气相色谱资料开展水淹层评价是储层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定性评价阶段。文章选择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的港东油田和羊二庄油田新近系开发层系(包括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为研究目的层,以岩心热解气相色谱分析为手段,开展了油层水洗级别的气相色谱定量判别的尝试。在系统分析各气相色谱参数的地质意义及其与油层水洗的关系的基础上,优选出合理的评价参数,并采用交会图技术建立不同级别水洗油层的定量判别标准,通过其他评价方法的验证,表明该定量判别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骆马湖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骆马湖为浅水湖泊,具有典型的过水性特征,已经处于中富营养化阶段。通过对骆马湖富营养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入湖河道携入大量营养物质入湖和水生植物的破坏是骆马湖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骆马湖水质,提出对骆马湖生态建设的意见: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入湖口人工湿地,建设骆马湖生态湖滨,通过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实现骆马湖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化探测试指标受到不同的因素干扰,所以不同介质样品的应用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介质样品特点,分别采集海底沉积物、底部海水和低空大气3种介质样品,并采用在海底沉积物柱状样不同深度部位取样的立体取样方法,通过多指标综合分析,对不同介质和深度样品的多项化探指标互相进行了验证和补充,可以抑制干扰因素的影响,为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提供依据。运用该方法在北黄海盆地油气勘查中进行初步尝试,并据此划分了三级化探异常区,提出了有利的含油气远景区,均与已知油气区和区域地质分析的结果相符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