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85篇
  免费   2467篇
  国内免费   984篇
电工技术   2746篇
综合类   2909篇
化学工业   2102篇
金属工艺   527篇
机械仪表   753篇
建筑科学   7170篇
矿业工程   942篇
能源动力   950篇
轻工业   2200篇
水利工程   1809篇
石油天然气   1038篇
武器工业   76篇
无线电   14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03篇
冶金工业   898篇
原子能技术   105篇
自动化技术   1086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735篇
  2020年   791篇
  2019年   715篇
  2018年   692篇
  2017年   793篇
  2016年   850篇
  2015年   923篇
  2014年   1534篇
  2013年   1406篇
  2012年   1862篇
  2011年   1992篇
  2010年   1473篇
  2009年   1584篇
  2008年   1490篇
  2007年   1810篇
  2006年   1590篇
  2005年   1296篇
  2004年   1060篇
  2003年   861篇
  2002年   757篇
  2001年   645篇
  2000年   524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284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内嵌预应力加固法张拉系统,提出开槽、加固和张拉螺旋肋钢丝、填胶的施工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10个内嵌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加固混凝土梁试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内嵌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加固法,能够较好地改善被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整体工作性能,大幅度提高其开裂荷载,对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也有明显的改善。随加固量及预应力水平不同被加固梁开裂荷载提高幅度为72.6%~321.26%,屈服荷载提高幅度为6.19%~99.09%,极限荷载提高幅度为46.04%~135.27%,加固效果明显。该加固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加固梁的延性和安全性能,梁试件刚度提高明显,对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约束作用,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同时螺旋肋钢丝的高强性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92.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并未给出多层石膏墙体钢网格式框架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因此其抗震设计荷载取值还不明确。基于此,依据GB 50011-2010规范设计了6个典型的多层钢网格式框架结构模型,通过推覆分析得出结构的能力谱曲线,基于改进能力谱法得出罕遇地震和抗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需求谱曲线。将结构的能力谱曲线和延性需求谱曲线族置于统一坐标系中,确定结构的目标位移以及性能关键点坐标。进一步考虑层数及标准层布置对结构延性和超强系数的影响,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并给出结构影响系数取值。研究表明:多层钢网格式框架结构在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均满足抗震规范要求;其结构影响系数取3.0,位移放大系数取4.0;该结构可采用现行抗震规范进行设计,但设计结果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993.
以钢板代替受力钢筋,通过栓钉将外侧钢板与内部混凝土板相连,二者共同作用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根据钢板布置形式的不同,可将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分为单面钢板-混凝土组合板(SSC)和双面钢板-混凝土组合板(DSC)。通过对4个SSC试件和3个DSC试件的受弯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钢板厚度、抗剪连接程度以及构造钢筋配置对组合板受弯性能和破坏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按完全抗剪连接设计的试件破坏形态与适筋梁相似,具有良好的受弯承载能力和延性;当受拉区钢板采用部分抗剪连接设计时,剪跨区栓钉易剪断导致承载力明显降低;当受压区钢板采用部分抗剪连接设计时,顶层钢板易发生局部屈曲,导致试件承载力和延性有所降低。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了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4.
热成型不锈钢圆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热成型不锈钢圆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承载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主要参数为混凝土强度(C30和C40)、不锈钢管壁厚t(0.9 mm、1.0 mm和1.2 mm)和试件的高径比λ(3.0、3.5、4.0),试验观测了不锈钢圆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破坏现象、试件荷载-轴向变形曲线、荷载-环向应变曲线、荷载-轴向应变曲线等。根据试验的破坏现象,将试件分为5种破坏模式,并分析了不锈钢管壁厚t和试件的高径比λ对试件的承载力、延性、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试件在屈服后表现出明显的承载力提高;随着钢管壁厚的增加,试件的受压承载力、延性及刚度均有所提高;随着试件高径比增大,试件的延性增大,刚度降低;试件的受压承载力在高径比3.5时最大,4.0时次之,3.0时最小。与普通钢管混凝土相比,不锈钢管混凝土约束放大系数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5.
通过某机房改造工程,介绍了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梁在工程中的应用.采用直接计算承载力增量的计算方法,对体外预应力钢绞线所提供承载力增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梁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采用直接计算承载力增量的方法比传统计算方法简便,计算公式直观,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96.
杭州深厚软土层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某高架桥选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为了掌握钻孔灌注桩在该软土层的承载特性,共设计了一组三根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试验和桩身高应变试验,试桩中安装了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滑动测微仪和土压力盒以反映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及竖向承载力.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杭州软土层钻孔灌注桩表现为典型摩擦桩受力性状;单桩摩阻力由上部土层到下部土层依次发挥,浅部土层在达到极限摩阻力后,随着加载的增大,由于桩周土体发生了滑移破坏,桩侧摩阻力会有所降低;桩身高应变动测试验结果与静载试验结果接近,但桩侧、桩端分担比例与静载试验结果稍有差别.  相似文献   
997.
研究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短柱中钢管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等的分布规律,发现圆试件中截面混凝土纵向应力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而方试件中截面混凝土的纵向应力在弯角处最大。试件在受荷过程中,中截面钢管首先屈服,然后逐渐向试件两端发展。典型算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圆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好于方钢管的,圆钢管对混凝土沿圆周方向均匀约束,而方试件在截面弯角处的约束力最大。所有试件在中截面约束力最大。黏结强度对于试件的轴压承载力基本没有影响。普通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承载力计算式同样适用于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承载力计算。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短柱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在静力性能方面并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98.
为配合辽宁省地方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编制,对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压弯构件中钢管和混凝土应力、应变等的分布规律展开研究。对钢管与混凝土相互作用力的研究表明,圆试件受压区的约束力较大,方试件钢管角部区域的相互作用力最大。所有试件中截面受压区的相互作用力最大。黏结强度和加载路径对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压弯构件的静力性能影响都不大。普通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式同样适用于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压弯构件与普通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在静力性能方面并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99.
杨扬  卢坤林  朱大勇  吴平 《工业建筑》2013,43(2):72-77,71
针对地基承载力系数Nγ真实解答尚未获得的现状,提出一种计算Nγ上限解的数值计算方法。在论证极限平衡法与极限分析法等效性的基础上,采用一组三角条块逼近满足机动许可的潜在破坏机构,通过极限平衡法建立条间力的递推公式,依据推力最大原理优化条块底线的倾角,得到最危险破坏机构及对应的地基承载力系数Nγ的上限数值解,进而分析地表倾斜情况下的Nγ及其修正方法;最后,为了便于工程应用,给出Nγ及地表倾斜修正系数ξγ的近似表达式。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的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于编程实现,能够得到相对小的上限解。研究成果可用于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分析,为深入研究地基承载力系数N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提出一种复合节能轻质楼板,它具有围护、分隔、保温及承重等多种功能合一的特点。通过对6个全比例尺寸的复合节能轻质楼板试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研究集中和均布荷载作用下复合节能轻质楼板的受力特点及破坏模式,分析复合节能轻质楼板受弯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为建立计算公式提出了建议,试验数据可为今后制定相关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