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75篇 |
免费 | 1157篇 |
国内免费 | 15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00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368篇 |
化学工业 | 619篇 |
金属工艺 | 10篇 |
机械仪表 | 22篇 |
建筑科学 | 524篇 |
矿业工程 | 564篇 |
能源动力 | 520篇 |
轻工业 | 24篇 |
水利工程 | 3339篇 |
石油天然气 | 15440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4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4篇 |
冶金工业 | 41篇 |
原子能技术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1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168篇 |
2022年 | 452篇 |
2021年 | 557篇 |
2020年 | 590篇 |
2019年 | 504篇 |
2018年 | 432篇 |
2017年 | 598篇 |
2016年 | 777篇 |
2015年 | 677篇 |
2014年 | 1024篇 |
2013年 | 1036篇 |
2012年 | 1364篇 |
2011年 | 1666篇 |
2010年 | 1101篇 |
2009年 | 1041篇 |
2008年 | 945篇 |
2007年 | 1174篇 |
2006年 | 1392篇 |
2005年 | 1223篇 |
2004年 | 1105篇 |
2003年 | 1097篇 |
2002年 | 915篇 |
2001年 | 678篇 |
2000年 | 542篇 |
1999年 | 417篇 |
1998年 | 319篇 |
1997年 | 292篇 |
1996年 | 216篇 |
1995年 | 197篇 |
1994年 | 202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是致密油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确定致密油储层的不同物性界限能准确有效的建立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标准,为致密储层分级提供理论依据。以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运用含油产状法、核磁共振法确定了致密储层的含油物性下限,运用核磁共振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试油法等确定了致密储层的可动物性下限,运用力平衡法确定了致密储层的物性上限;结合致密储层的渗流特征并辅以孔隙结构分类验证,建立了致密砂岩储层的分级评价标准,将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无效致密储层、致密含油储层、可动致密储层及易动致密储层4个级别,渗透率界限分别对应0.07×10-3,0.12×10-3,0.50×10-3和1.13×10-3μm2。致密储层的分级结果与储层试油试采结果相一致,印证了利用致密储层物性界限进行致密储层分级评价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2.
致密油层压裂效果及油气动用情况的评价指标和判识手段一般具有地区适用性。选取热解参数S 1/S T、PI值与饱和烃分子组成参数 / 、∑三环/∑五环、Pr/nC17、Ph/nC18对水平井开发目标层位长72亚段及相邻层位长71亚段和长73亚段进行比对,分析其实施压裂后致密油的动用效果。结果显示,参数 / 、∑三环/∑五环的比值存在明显分异;Pr/nC17、Ph/nC18参数也敏感地反映了原油直链和支链烷烃分子的差异渗流特征,表现为分子结构简单的轻组分相对含量在目标层位中明显降低。综合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特征,认为目标层位长72亚段的致密油受到优先动用,但采出程度不大。研究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层油气动用层位的精细判识提供了有效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63.
克深2气藏属于典型的裂缝性低孔砂岩有水气藏,储层基质物性差,裂缝发育。研究发现,根据传统认识建立的双重介质模型计算的气藏压力传播速度慢、气井见水时间晚,渗流特征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为此,结合当前各种静、动态资料,利用数值试井方法对气藏不稳定试井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值模拟机理模型,对该气藏井组干扰试井的压力传播时间、干扰曲线特征以及气井水侵特征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克深2气藏表现为断层、裂缝、基质“三重介质”的渗流特征,断层是气藏压力传播和水侵的高速通道。边水推进过程中,沿断层的水侵速度明显快于似均质裂缝储层,导致气井快速见水。研究提出的断层、裂缝、基质“三重介质”新渗流模式下的气藏渗流特征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机理研究表明:保持较低的开采速度,降低边部气井产量,同时优先对中、边部井间有断层的边部见水井进行带水或排水,可有效延缓边水沿断层向气藏中部的侵入速度,提高气藏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64.
针对珠江口盆地X油田韩江组高泥质疏松砂岩段扩径严重引起测井曲线质量差、波阻抗属性叠置严重、储层薄且非均质性强等难题,形成的薄储层精细表征技术概括为"三步法":①遗传化神经网络技术重构能得到反映真实地层特征的弹性曲线,进而解决在疏松砂岩井段因扩径严重导致测井曲线失真的问题;②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识别难的问题,新构建DVT敏感特征参数来区分砂岩与泥岩;③利用波形指示高分辨率反演方法预测高泥质疏松薄砂岩储层的空间展布。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在X油田注水收效、调整井优化实施和开发调整方案井网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该油田3~5 m薄层精确描述的难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预测的技术流程。该技术对同类油藏表征和油田高效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5.
岩性油藏是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其成藏控制因素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开展了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筛选分析,提出储层条件是江陵凹陷古近系新沟嘴组岩性油藏成藏的关键因素。江陵凹陷新沟嘴组沉积期处于咸化湖盆沉积环境,硬石膏胶结物含量对新沟嘴组岩性油藏砂岩储层致密化起到主要控制作用。其中,硬石膏胶结物含量达7.5%是储层物性的临界值,当含量小于7.5%时物性好,当含量大于7.5%时储层物性变差明显,测井解释偏干。可利用古水深与硬石膏含量的关系,划分有利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66.
论三角洲对南海海相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海是全球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在新生界已发现约340个油气田,原油可采储量达17.6×108t,天然气可采储量为5.0×1012m3,油气主要富集于渐新世以来三角洲—海相沉积体系中,三角洲对南海含油气盆地成烃、成储和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南海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烃源岩,三角洲体系是煤系烃源岩发育的重要场所,河流—三角洲体系所携带的陆生高等植物有机质有利于陆源海相泥质烃源岩的发育。三角洲体系发育的碎屑岩储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好,与海相泥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三角洲是南海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三角洲对南海海相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7.
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勘探领域的深层是指沉积盆地中埋深在3 500~4 500 m及以深的地层。在含油气盆地的深层碎屑岩储层中,优质储层是重要的勘探目标。优质储层具有大量孔隙,其形成与沙或砂岩的沉积条件、埋藏方式、区域温压场、膏盐岩效应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系统研究全球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不同类型深层碎屑岩储层,提出优质深层碎屑岩储层的全生命周期研究方法,即从储层形成演变的全部时间出发,将深部储层的形成过程划分为早期剥蚀搬运沉积阶段、中期埋藏阶段、中期或/和晚期改造阶段,从全生命周期的尺度分阶段综合分析深层碎屑岩储层的形成及演化过程,推演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的优质储层演化时序及发育阶段、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68.
苏里格气田×区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水平井开发过程中,由于测井系列少,水平段物性变化大,难于给出合适的解释标准,多级分段压裂难以优选射孔层段,评价水平井产能成为难点。通过构建综合反映储层物性、岩性、电性的综合指数,对水平段分段分级评估,基于简化油藏渗流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分别计算各类储层的产能指数,与试油资料相结合得到了该区的产能预测模型。应用综合指数能很好地划分储层类型并指导射孔层段的优选,该产能预测方法只需测井参数,操作简单,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69.
煤层气储层压裂产能受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共同影响。分析不同压裂产能的地质影响因素,综合不同区域地质影响因素进行压裂区优选,建立适用于鄂东缘H区的压裂产能预测分类标准。鄂东缘H区煤体结构主要划分为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煤,测井信息与不同煤体结构之间的关系随着煤体结构越破碎,井径扩径越严重,深电阻率逐渐降低;煤层厚度、煤体结构、含气量、地应力、天然裂缝是影响压裂产能的地质主控因素。对21口新井32个煤层气压裂层段进行了压裂产能预测检验,预测符合率达84.4%。 相似文献
70.
针对非均质储层均匀布酸难题,采用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和环氧氯丙烷合成一种依靠酸浓度变黏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并以其为转向剂构建了VES转向酸体系,研究了酸浓度、温度、剪切速率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并联岩心驱替实验模拟了VES转向酸在地层中的转向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液质量分数为3%时,VES转向酸的表观黏度达到峰值,为217 mPa·s。VES残酸体系在120℃、170 s~(-1)下剪切30 min后,黏度仍可以保持100 mPa·s,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与常规酸相比,VES转向酸能使低渗透岩心的渗透率提高2.35倍,具有良好的转向性能,可同时改造高渗透岩心和低渗透岩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