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77篇
  免费   7309篇
  国内免费   3361篇
电工技术   6423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8558篇
化学工业   4327篇
金属工艺   2108篇
机械仪表   6759篇
建筑科学   12889篇
矿业工程   3337篇
能源动力   2286篇
轻工业   6050篇
水利工程   4015篇
石油天然气   5453篇
武器工业   1036篇
无线电   39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00篇
冶金工业   2869篇
原子能技术   412篇
自动化技术   7706篇
  2024年   258篇
  2023年   1009篇
  2022年   2008篇
  2021年   2368篇
  2020年   2526篇
  2019年   1989篇
  2018年   1974篇
  2017年   2219篇
  2016年   2667篇
  2015年   2834篇
  2014年   4766篇
  2013年   4077篇
  2012年   5600篇
  2011年   5851篇
  2010年   4227篇
  2009年   4487篇
  2008年   3969篇
  2007年   5014篇
  2006年   4433篇
  2005年   3831篇
  2004年   3042篇
  2003年   2546篇
  2002年   2071篇
  2001年   1783篇
  2000年   1445篇
  1999年   1149篇
  1998年   926篇
  1997年   808篇
  1996年   679篇
  1995年   508篇
  1994年   424篇
  1993年   297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8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了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 2 .0Mt/a渣油加氢脱硫装置中的 4M80 30 /2 2 2 0 0 BX型新氢压缩机的特点、技术特征及标定情况。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对压缩机气体组成、容积流量、轴功率、进排气压力和进排气温度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标定表明 ,该机组设计方案合理 ,运转平稳 ,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较好的满足了工艺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2.
测井新技术在四川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随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深入所面临的油气领域复杂和困难的技术问题,介绍应用测井新技术为四川油气开发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复杂缝,洞型储层的评价,井旁地质构造形态精细分析和地质,测井,地震多学科结合储层横向预测等3个方面所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由于历史原因,木头小规模油田在开发过程中,评价油藏、储层的物性参数严重匮乏。随着开发阶段的不断变化,剩余油分布、注采关系分析和油藏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等工作需要高精度的物性参数。本文提出了应用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实际运用,和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相比,预测的精度大幅度提高,渗透率相关系数可由0.8436提高到0.9961,相对误差2.19%,从而为深化储层认识提供了准确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104.
定向探测引信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提高引信与战斗部配合效率出发 ,根据定向战斗部的战术技术性能 ,介绍了一种能够识别弹体周围 4个方向目标的定向探测引信 .分析了定向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目标方位识别的关键技术 ,并对探测天线的设计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叙述了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基桩静力载荷试验的试验过程 ;通过对三根灌注桩承载力的试验结果分析 ,认为后压浆技术对提高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6.
GH-高温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华  王浩  赵燕 《特种油气藏》2002,9(5):88-90
针对稠油热采井汽窜问题 ,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高温调剖剂。它是由热固性PF树脂做为成胶骨架与无机物复合 ,在地层温度下反应形成凝胶体 ,具有工作液粘度低 ( 80mPa·s)、便于注入、可在地层温度成胶、成胶时间可调、耐温性能好、封堵强度高、有效期长的特点。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证明 ,GH 高温调剖剂适用于稠油热采井高温调剖。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国际岩石力学委员会JV 公式的论证 ,指出了该公式不符合数理逻辑。结合工程勘察实践 ,拟建了Ky新公式 ,提高了工程岩体完整程度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for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reviewed as needed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displays and for material and surface modeling with ray‐tracing and rendering software packages. Contrast under ambient illumination and recognizability under daylight illumination are prime development targets in the electronic‐display field, while computation and synthesis of realistic scenes and objects are pushing the need for physical data in computer graphics applications. Three categories of instruments are available for detailed reflection analysis. They are based on (1) gonioscopic (mechanical) and conoscopic (optical) directional scanning, (2) imaging approaches, and (3) on arrangements with variable source or receiver aperture. The capabilitie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se methods ar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For illustration purposes we present typic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commercial electronic display screens. A basis for continued widespread implement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reflection metrology as required for objective rating and comparison of electronic‐display screen performance under ambient illumination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09.
On the basis of generalization of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rodlike element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we make a conclusion that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deformability of these elements is studied incompletely. The comparison of the stress-strain states for different models of concrete and reinforced-concrete elements makes it possible to describe the effect of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coefficient of reinforcement,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ritical level of strains in the cross se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our investigations, we give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coefficient of reinforcement above which one may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inforcement on the deformability of the analyzed sec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the brittle base of the composite with inhomogeneous structure decreases as a result of the fracture processes. It i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isting procedure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dicated decrease in strength require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e problem of evaluation of the ultimate value of the coefficient of reinforcement is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110.
淤泥质土状亚粘土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软土地区存在一种灰色亚粘土,其工程性能与淤泥、淤泥质土相似,但两者的物理力学性质却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种在规范土名定义上处于过渡或边缘状态的粘性土,不是严格定义上的淤泥质土,也不是正常沉积的一般粘性土,土的强度和工程性质与淤泥质土类似,应该近沿海地区淤泥和淤泥质土对待,不应看成一般粘性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