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5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电工技术   16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95篇
化学工业   55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33篇
建筑科学   468篇
矿业工程   74篇
能源动力   248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1491篇
石油天然气   99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6篇
冶金工业   28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RFID技术的景区流量导向系统能通过技术应用,依靠阅读器收集到标签内的信息来判断景区的各个景点的人流情况,并通过网页查询、电子显示屏和广播等方式告知游客各景点的游客饱和度信息,对游客的流量趋向进行指引,保证游客在每个景点都可以畅通愉快的游玩。  相似文献   
42.
小江调水是引江济渭入黄方案中的重要方案之一.小江调水方案是从三峡库区支流小江取水,水源丰富,调水量保证率高,Ⅰ期调水40亿m3,引水流量300 m3/s.在综合分析各种调蓄水库的可能性后,推荐采用沣河平原水库方案来调蓄小江来水,并对该方案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冲淤效果得到改善,减淤量在平水系列比无水库时提高19.6%,在枯水系列提高32.4%.  相似文献   
43.
为给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与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比《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制定水平年更加完整的水文观测数据识别2001年以来工程区降水、径流变化特征,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比较期(2001—2016年)相对于基准期(1956—2000年)的降水、径流统计特性差异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期,比较期调水区降水量变化不明显,长江大通水文站天然径流量下降3.5%,调水区水资源条件较为稳定;比较期受水区降水量较基准期基本无变化,天然径流量较基准期上升3.9%,但山东省、河北省和天津市受水区天然径流量下降6.6%,3省市天然径流量呈明显衰减态势。  相似文献   
44.
Research on hydropeaking in Austria started in the 1990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FD stipulated large research projects since the year 2009. The first research projects supported the process understanding and in a second investigation step, measures were evaluated. The mountains in the region of Tyrol create large heads and thus support the production of flexible energy. In this region, TIWAG is operating 9 large (>10 MW) and 27 small (<10 MW) hydropower plants, with an installed capacity of about 1,550 MW and a mean annual production of 3,000 GWh. As the governmental energy strategy foresees an extension of the hydropower production in Austria, suitable options were selected in 2004 by TIWAG and the water management framework plan for Western Tyrol was developed. This strategic planning instrument proposes five large power plants, with a generation of 1,800 GWh/year of renewable energy, which enables to reach the WFD targets, because the concept includes hydropeaking mitigation by combining buffer reservoirs (impoundments), diversion hydropower plants, and retention basins. We present our promising concept of hydropeaking mitigation and exemplify this based on the GKI, a hydropeaking diversion hydropower plants (HPP) at the Swiss/Austrian border as well as the Silz hydropeaking retention basin, with a volume of about 300,000 m3. As the presented case studies are the largest measures for hydropeaking mitigation being currently implemented in Central Europe, they have pilot-character. Thus, ongoing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about hydropeaking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45.
针对当前大流量数据计算速度慢、服务器端计算压力大等问题,提出一套计算密集型大流量数据的接力计算与动态分流处理模型。首先,在分布式环境下,使用内存型数据存储技术确定计算任务的运算量与复杂等级,同时利用节点资源能力对节点进行排序;然后,动态分配任务到不同节点进行并行计算,并采用一种接力处理模式完成计算任务的分解,以有效保证高流量复杂运算任务的性能和精度要求。通过分析对比,可知在万级以上数据量的情况下,多个节点比单个节点的运行时间更短、计算速度更快;而且,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时,发现它不仅能在高并发场景下减少运行时间,而且也能节省更多计算资源。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红岩河水库导流泄洪洞深式短管进口引渠形式由明渠改成涵洞后对其泄洪能力的影响,对其在明渠和涵洞两种形式下分别做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其水力特性。结果表明,较明渠形式,涵洞形式下的导流泄洪洞同水位下泄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下泄流量减小在导流泄洪洞进口为压力流状态时表现明显,且减小值随水位的升高而变大;大坝度汛期100年一遇洪水时,试验下泄流量较设计下泄流量约小6.35%;运行期100年一遇洪水时,试验下泄流量较设计下泄流量约小6.51%;运行期2 000年一遇洪水时,试验下泄流量较设计下泄流量约小6.95%。建议在将红岩河水库导流泄洪洞深式短管进口引渠由明渠改成涵洞形式后,需关注导流泄洪洞的下泄流量减小问题,避免由于水库下泄流量不足引起的大坝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7.
为获取南京市秦淮区北部片区新建净水站的建设规模和补水线路,采用MIKE11的HD、AD模块耦合建立秦淮区北部片区河网一维水质模型,以氨氮和悬浮物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补水规模和补水线路下的片区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从水质改善效果和经济角度分析,18万t/d建设规模和出水管接至外秦淮河副支的方案组合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8.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近年来发生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建立了武定门闸河段物理模型,设定两种方案进行悬沙冲淤试验,分析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工程对闸上游的减淤作用。结果表明:方案1(将闸门至上游6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2年8个月的水沙过程,整治段淤积量减少30.4%;方案2(将闸门至上游24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1个典型水文年,整治段淤积量减少50.8%,经过2个典型水文年,淤积量减少44.0%,减淤幅度下降,河床趋于形成新的冲淤平衡,断面地形也趋向于均匀分布;设置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对武定门闸上游河道有显著的减淤作用,有助于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  相似文献   
49.
位于西北寒区的长距离输水工程在流冰期输水过程中,不同流速和不同碰撞角度的流冰对输水隧洞衬砌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撞击作用,导致输水隧洞衬砌产生破损,因此为了研究该地区流冰对输水隧洞的撞击作用,采用了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流冰速度一定时,随着流冰与隧洞衬砌碰撞角度的增大,其对隧洞衬砌的影响呈现出近似的非线性(多项式)关系;当碰撞角度一定时,随着流冰速度的增大,其对隧洞衬砌的影响呈现出近似的线性关系;综合不同组合工况还可以发现流冰速度对隧洞衬砌的影响作用要强于碰撞角度对其的影响作用,且碰撞角度对隧洞衬砌所受的撞击力及隧洞碰撞区位移的影响较为不明显。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系运行方式与冰塞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流速、傅汝德数、水位偏差等参数作为指标,在常规运行方式选择方面,认为上游常水位运行造成的冰塞风险最小,下游常水位运行在封冻时闸门调控及时,等体积运行方式中庸;封冻渠池在封冻时,该渠池运行方式由下游常水位切换为等体积,造成渠系的水位偏差、水力响应过程中的最大流速与傅汝德数等指标均较始终保持下游常水位小,模拟工况下的上游水位偏差减小近50%,最大流速降低约6.5%,表明运行方式切换更有利于维持渠系在封冻时的稳定和减小冰塞风险。因此,推荐封冻渠池在封冻时由下游常水位切换至等体积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