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4篇
  免费   1267篇
  国内免费   729篇
电工技术   107篇
综合类   652篇
化学工业   129篇
金属工艺   140篇
机械仪表   479篇
建筑科学   375篇
矿业工程   2708篇
能源动力   167篇
轻工业   79篇
水利工程   534篇
石油天然气   92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6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3篇
冶金工业   260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25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769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557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Rapid measurements of milk properties and discrimination of milk origin are necessary technique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milk products.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using front fac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FFFS) and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FS) for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forty-five ewe’s milk samples originating from different feeding systems. Physico-chemical analyse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were conducted on samples during lactation periods (the first 11 week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separately applied to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l data showed only small discrimination between milk samples based on lactation periods and diet compositions.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separately applying factorial discriminant analysis (FDA) on each technique. In a second step, concatenation technique were applied to FFF spectra acquired after excitation set at 250, 290, 380 nm and emission set at 410 nm.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a good discrimination among milk samples with regard to feeding systems given to the ewes throughout the lactation periods. In addition, a better discrimination was observed with FFFS than with SFS.  相似文献   
982.
基于KSVM决策树法的人脸检测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SVM直接在线性条件下训练SVM分类器完成人脸与非人脸的分类,分类器训练困难,计算量大且速度慢.为构造一个复杂背景下人脸检测与定位的新方法,本文用核函数把SVM推广到非线性SVM,再与二叉树相结合,可以解决多类识别问题,此即KSVM决策树人脸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人脸面部特征被进一步确认.本文提出了改进的四边界Prewitt边缘算子提取人眼,进而定位五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率较高,虚警率较低,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983.
用于8~12um波段的HgCdTe光电探测器焦平面阵列的性能受到阵列中各探测器单元的非均匀性的限制。如果大量像元探测器的阵列要达到小的等效噪声温差(NETD),这种非均匀性必须在阵列的制造或通过校正每个单元探测器输出的补偿中降低。本文通过对光电二极管的性能分析,可知,如果探测器阵列非均匀性的主要来源是诸如探测器面积的不同所引起的,用线性二点校正方案来补偿,是个非常好的方法。如果是阵列单元的光谱带宽变化,则非线性还要留下残余量。  相似文献   
984.
董友耕 《工具技术》2010,44(7):66-69
对平面铣削的特点和切削力进行评述,采用一齿周期内的合力平均值(准平均合力),以及力的一次差分方法。评述了刀具破损和磨损的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描述了各种数据处理的方法,特别对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85.
基于MATLAB的航空圆弧齿面齿轮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航空圆弧齿面齿轮的啮合理论,建立了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寻找到了对目标函数构成约束的约束条件。应用线形加权法把目标函数转化为评价函数的基础上,利用MATLAB优化设计工具箱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86.
本文在介绍智能IC卡门禁系统的功能及结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人脸识别技术的最新发展,采用一种新型的人脸特征提取和识别算法,设计了单机型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将人脸识别的高安全性、便携性,难以伪造等优点用于门禁系统的身份认证,使门禁系统更安全,更易被人接受。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起到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87.
为解决端面正弦直纹曲面的加工难题,提出了利用国产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依据正弦直纹曲面的形成原理,分析线切割加工的运动方式。通过数控回转台与线切割机床相结合,形成实现加工所需的运动,进行了样件的实验加工,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加工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88.
变齿厚斜齿轮的齿面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及变齿厚斜齿轮的加工原理,由产形齿条的齿面方程,推导了变齿厚斜齿轮渐开螺旋面、过渡曲面及齿根面的齿面方程;用Matlab编程生成了变齿厚斜齿轮完整、精确的齿面;由生成齿面上点的三维坐标值,建立了变齿厚斜齿轮的精确实体模型。这一齿面生成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方便地生成圆柱直齿轮、斜齿轮以及变齿厚直齿轮的精确齿面。  相似文献   
989.
一种基于2DPCA和SVM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鸣华  刘中华  金忠 《通信技术》2009,42(5):100-102
在人脸识别过程中,基于2DPCA特征提取方法具有直接、高效等特点。但它只包含了二阶统计信息,因而丢失了可能对分类很有用的高阶统计信息而使识别率受到一定影响。SVM采取升维的方法把线性不可分问题转变为线性可分问题,识别率较高,但直接对图像分类时运算量大、运行时间长。文章结合两者的优点,使用了2DPCA和SVM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即先利用2DPCA进行特征提取,然后把降维后的数据输入SVM进行分类识别。该方法在ORL、YALE人脸库上的实验表明,不但可以提高识别率,而且所用时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90.
目的:观察超激光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选择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康复理疗科治疗的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运用按、揉、捏、拿、滚等手法在患者摇部上下操作,再做适当的腰部被动活动,约20分钟;再做电针灸治疗,在辨证论治和经络学说指导下,根据病证以循经取穴为主。进针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30分钟后起针,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超激光照射治疗。主要照射腰腿部痛区,选择两到三个点治疗,每个点10分钟,1次/每天,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康复:改善率为100%,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显效:改善率大于60%,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复基本正常;有效:改善率25%至60%,症状体征、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改善率小于25%,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腰腿部疼痛的评价内容,使用目测模拟评估法。评定以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患者感受最痛、无法忍受。结果:6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20次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91.2%,P〈0.01)。②疼痛视觉模拟评估法(针VAS)治疗前后比较:在镇痛方面,两组在治疗10次和20次后,疼痛较治疗前均有较为明显缓解(3.01±0.12,0.81±0.22,4.87±0.37;3.96±0.32,2.87±0.49,4.87±0.25),治疗组治疗第20次后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0.81±0.22,2.87±0.49,P〈0.01)。结论:超激光照射治疗腰腿可明显提高疗效,并对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