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0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电工技术   71篇
综合类   206篇
化学工业   10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5篇
建筑科学   115篇
矿业工程   52篇
能源动力   188篇
轻工业   98篇
水利工程   1526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1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多流域水系在围垦工程围区内汇合,增加了围垦工程龙口合龙施工的难度。以浙江省乐清市胜利塘北片围涂工程为例,探讨了上游复杂水文条件下龙口段高低潮沟处理、龙口保护的措施和龙口施工对上游排涝的影响,介绍了采用预测潮位过程优化龙口堵口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长江水文移动应用服务系统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效聚合长江水文网新闻、水情会商、防汛测报信息服务等桌面互联网应用,在智能终端上实现移动水文信息服务。系统设计充分考虑跨平台服务、异构数据整合和访问安全控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该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创新了水文信息服务的新方式,对提升长江水文水情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3.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旱灾物理成因,考虑干旱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环境的脆弱性以及抗旱减灾能力等方面的要素,运用“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对湖南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进行了区划。以县级行政区为最小区划单元,选取9个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采用基于GN算法的区域区划方法,将湖南省划分为5个干旱灾害风险等级和12个分布区,其中常德市、衡阳市、郴州市等地部分地区风险较高;划分结果与湖南省水稻生产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的结果多数相同,验证了区划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4.
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水指数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基于干旱事件三维识别和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事件对的匹配结果,利用Copula函数条件概率分布和贝叶斯网络概率模型分析了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对气象干旱的时空多角度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基于线性、非线性关系模型及Copula函数条件概率分布确立了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干旱面积及干旱迁移距离间最优响应关系分别为二次多项式模型、基于Frank Copula函数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建立的气象、农业干旱变量间的响应概率特征曲线可定量预测西北地区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发展为农业干旱的概率;已知气象干旱特征条件下,根据最优响应关系及响应概率特征曲线可对农业干旱特征及其发生概率进行可靠预测。  相似文献   
55.
联合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标准化地下水指数和标准化生态缺水指数,基于熵权法和相关系数赋权法分别构建了西北地区综合干旱指数CDI_E和CDI_C,分析了CDI_E、CDI_C与标准化叶绿素荧光指数(SSIF)、自适应帕尔默干旱指数(scPDSI)间的相关性,评估了CDI_E、CDI_C对植被状况的表征以及综合干旱的监测能力,并选取典型干旱事件进行验证。利用游程理论分析了1986—2015年西北地区的综合干旱特征及暴露度、脆弱性、恢复力3个风险因子,采用等权法计算综合干旱风险,依据10 a滑动窗口分析干旱风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CDI_C考虑了干旱与植被的响应关系,且与scPDSI的相关性较强,能较好地反映西北地区的综合干旱情况;CDI_C可以同时监测到气象、农业、地下水和生态干旱,且反映的干旱与实际情况一致;CDI_C显示研究时段内西北大部分地区呈变湿趋势;综合干旱在新疆、青海等干旱半干旱区的发生频率较高且干旱风险较大,各区干旱风险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面向河流生态完整性的黄河下游生态需水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适宜的生态流量对维护河流健康和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栖息地模拟法物理机制清晰、应用广泛,但对生物群落考虑不足、生命节律信号缺失等问题长期存在。以维护河流土著生物群落完整性为目标,本文将天然水文情势作为参照系统,结合栖息地模拟与水文参照系统特征值,建立了一种面向河流生态完整性的生态需水过程评估方法,兼顾指示物种生存繁衍和土著生物群落基本生存。黄河下游利津断面评估结果显示:利津断面年最小生态需水量119亿m~3,适宜生态需水量130~137亿m~3,涨水期需提供1~2次持续时间不低于7 d、流量不低于1220 m~3/s的高流量脉冲。对比历史实测流量过程与本文生态需水成果,发现利津断面水量充足,但流量过程不满足生态需求。黄河需加强水库群调度,协调径流年际和年内分布,塑造适宜的生态流量过程,并适时塑造高流量脉冲。  相似文献   
57.
为更好地反映快速城市化未来长期的区域水文响应,以济南市为例,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道路演变等数据,驱动SLEUTH模型对快速城市化进行了模拟和合理预测,生成了2020年、2030年土地利用数据。以此作为输入数据,运用SWAT模型定量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对径流、蒸发等水文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济南市仍有大量耕地转化为城市用地,2030年城市面积将达到640 km~2。不考虑气候变化,总径流和地表径流将分别增加4%和12.5%,蒸发和下渗分别减少0.78%和2.51%,核心城市化子流域地表径流将增加40%以上。依据年降雨量选取了平水、极丰和极枯三种降水情景,极枯和极丰情景下2030年济南市地表径流深分别为15.02 mm和101.44 mm,极丰情景下重点城区径流深可达300 mm以上。建议未来济南市核心城区加强防洪管理,重点防范城市内涝及洪水灾害。  相似文献   
58.
为了满足大规模新增水文站网运行管理和"大水文"发展的需求,及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结合长江水文多年发展和改革创新的经验,提出了构建水文监测创新体系的四大体系,即水文监测管理体系、水文监测服务体系、水文监测技术支撑体系、水文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分析了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水文行业在水环境水生态监测、水资源中长期预测预报、水文信息化建设、海绵城市与城市发展等方面面临的新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9.
本文主要以黟县地区水文和地质资料以及实地调研为依据,提出了井水直接供冷、水源热泵技术、土壤与空气直接换热供冷、农家乐水(地)源热泵系统三联供以及沼气池、太阳能、地源热泵综合应用的五种浅层地热利用在皖南古民居应用的原理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对今后皖南地区古民居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0.
为科学地确定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流域水安全与生态环境健康,基于开都河大山口水文站1960-2018年的实测径流数据,采用Tennant法、典型水文频率年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和Qp法等4种水文学方法计算了河流的生态流量,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基于Tennant法的计算结果最为适宜。计算结果表明:开都河大山口水文站10-翌年3月的平均生态流量应不小于15.60 m3/s,对应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 2.47×108 m3;4-9月的平均生态流量应不小于46.15 m3/s,对应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30×108  m3,全年生态流量平均不小于30.88 m3/s,对应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9.77×108  m3。该生态流量目标可满足开都河大山口至博斯腾湖河段的河道径流损失,保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与水生态安全。计算分析结果可为开都河河流生态流量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