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电工技术   15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36篇
化学工业   728篇
金属工艺   170篇
机械仪表   89篇
建筑科学   184篇
矿业工程   58篇
能源动力   73篇
轻工业   71篇
水利工程   42篇
石油天然气   81篇
武器工业   24篇
无线电   1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8篇
冶金工业   184篇
原子能技术   51篇
自动化技术   1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了用1,8-萘酐为原料合成染料和颜料中间体3,4,9,10-苝二酐的新方法,缩合过程由溶剂法取代熔融法,不仅可使苝二酐的产率高达85%,产品纯度可达90%。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介绍了以3-硝基-2-叔丁氧甲酰氨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4-(2-氰基苯基)-1-溴甲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备2-[(2′-氰基联苯-4-基)甲基氨基]-3-硝苯甲酸乙酯的方法,产品经核磁共振验证其结构,产品收率达83%。本合成工艺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3.
间溴苯甲醚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基苯经过溴化、还原、重氮化、甲基化得到间溴苯甲醚,总收率为40%。  相似文献   
24.
溴素法α-溴代间氯苯丙酮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金属卤化物催化剂 HD2 0 0 1存在下 ,溴与间氯苯丙酮在乙酸中反应得到盐酸安非他酮中间体 α-溴代间氯苯丙酮。最佳反应条件是 :n(间氯苯丙酮 )∶n(溴 ) =1∶ 1 ,催化剂用量为 1 %(质量分数 ) ,溴滴加时间为 1 h,反应温度为 1 0°C,此条件下 ,产物纯度为 98.83%,收率为 96.1 %。  相似文献   
25.
3-(S)-(-)-(1-氨甲酰基-1,1-二苯基甲基)吡咯烷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1-氨甲酰基-1,1-二苯基甲基)吡咯烷是合成抗尿失禁药物达非那新的重要中间体。它由3-(S)-( )-3-羟基吡咯烷盐酸盐经磺酰化和烷基化反应得到3-(S)-( )-(1-氰基-1,1-二苯基甲基)-1-甲苯磺酰基吡咯烷,再经过去磺酰化和水解4步反应制得,总产率为5.1%。  相似文献   
26.
杨帆  陈立功  王东华 《精细化工》2007,24(11):1142-1144
以甲胺的甲醇溶液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经Michael加成、Dieckmann环合和脱羧反应合成得到了1-甲基-4-哌啶酮,并对各步反应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在n(丙烯酸甲酯)/n(甲胺)=2.2,n(甲醇钠)/n〔甲基-二-(β-甲氧羰乙基)胺〕=1.14,Michael加成反应温度25℃,Dieckmann环合反应温度80~83℃,脱羧反应温度100~103℃的条件下,1-甲基-4-哌啶酮的总收率为58%,并按该工艺顺利完成了500L反应釜中试。  相似文献   
27.
Filled covulcanizates of elastomer blend comprising natural rubber (NR) and ethylene‐propylene‐diene rubber (EPDM) of commercial importance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sing a multifunctional rubber additive; namely, bis(diisopropyl)thiophosphoryl disulfide (DIPDIS). A Two‐stage vulcanization technique further improv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end vulcanizates by restricting,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polar rubber bound intermediates, the migration of curative and filler from lower to highly unsaturated rubb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ies indicate homogeneity and coherency in the morphology of the two‐stage vulcanizates.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4: 1001–1010, 2002; DOI 10.1002/app.10361  相似文献   
28.
Pd-Cu/La_(0.5)Pb_(0.5)MnO_3上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过程在低氧浓度下催化剂活性低的特点,研制出一种高效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Pd-Cu/La0.5Pb0.5MnO3,并采用向反应体系中连续通入CO、O2的混合气体对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DPC)。实验表明,Pd-Cu/La0.5Pb0.5MnO3催化剂适宜的n(Cu)∶n(Pd)=1∶1,在苯酚50 g,催化剂1.0 g,通氧速度15 mL/min,CO进料速度285 mL/min,反应压力1.0 MPa,反应温度80℃条件下,反应5 h时,DPC产率达16.4%。  相似文献   
29.
6-氟-3,4-二氢-2H-1-苯并吡喃-2-甲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氟-3,4-二氢-2H-1-苯并吡喃-2-甲酸是制备新型抗高血压药奈必洛尔的关键中间体.今以4-氟苯酚为起始原料,经酯化、Fries重排、环化、氢化等6个步骤得到目标产物,总收率27%.4-氟苯酚Ⅰ与乙酸酐酯化得4-氟苯基乙酸酯Ⅱ,Ⅱ在AlCl3催化下Fries重排得4-氟-2-乙酰基苯酚Ⅲ,比从4-氟苯酚的Friedel-Crafts酰化收率更高,二步总收率58%;Ⅲ与酰化试剂乙二酸二乙酯经酯化、环合及碱性水解得到6-氟-4-氧代-4H-1-苯并吡喃-2-甲酸Ⅵ,用一种试剂完成了酰化、环化并引入羧基;Ⅵ在乙酸介质中,以10%Pd/C催化加氢得外消旋6-氟-3,4-二氢-2H-1-苯并吡喃-2-甲酸Ⅶ.以上所述的方法具有条件温和、试剂常见易得、易于工业化的优点,并首次给出了关键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光谱图,表明产物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30.
ABSTRACT

To prepare H2-permeable palladium composite membranes, a novel carbon-doped microporous TiO2 intermediate layer was introduced to modify the surface of macroporous Al2O3 substrates. The Pd/TiO2–C/Al2O3 membrane was prepared via electroless plating, and thereafter, carbon residue in the intermediate layer was removed by calcination in air, yielding a Pd/TiO2/Al2O3 membran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rbon residue shrinks the pore size of the intermediate layer and facilitates a decrease of membrane defects. Additionally, carbon removal induces a higher effective membrane area at the permeate side, which enhances hydrogen permeability. Furthermore,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A) and stability of the as-prepared Pd/TiO2/Al2O3 membrane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