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98篇
  免费   5658篇
  国内免费   4416篇
电工技术   188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307篇
化学工业   587篇
金属工艺   519篇
机械仪表   1982篇
建筑科学   2246篇
矿业工程   700篇
能源动力   324篇
轻工业   533篇
水利工程   638篇
石油天然气   997篇
武器工业   272篇
无线电   31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48篇
冶金工业   646篇
原子能技术   92篇
自动化技术   14545篇
  2024年   240篇
  2023年   679篇
  2022年   1418篇
  2021年   1415篇
  2020年   1549篇
  2019年   1250篇
  2018年   1049篇
  2017年   1164篇
  2016年   1286篇
  2015年   1354篇
  2014年   1874篇
  2013年   1670篇
  2012年   2275篇
  2011年   2140篇
  2010年   1888篇
  2009年   1731篇
  2008年   1648篇
  2007年   1752篇
  2006年   1456篇
  2005年   1234篇
  2004年   964篇
  2003年   812篇
  2002年   681篇
  2001年   488篇
  2000年   472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ethe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initial attraction. Because adult attachment differences influence a broad range of relationship processes,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ir role in 3 experimental attraction studies. The authors tested four major attraction hypotheses--self similarity, ideal-self similarity, complementarity, and attachment security--and examined both actual and perceptual factors. Replicated analyses across samples, designs, and manipulations showed that actual security and self similarity predicted attraction. With regard to perceptual factors, ideal similarity, self similarity, and security all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Whereas perceptual ideal and self similarity had incremental predictive power, perceptual security's effects were subsumed by perceptual ideal similarity. Perceptual self similarity fully mediated actual attachment similarity effects, whereas ideal similarity was only a partial mediator.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2.
Document image analysis: A prim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输水管线大部分地段通过黄土地区,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已成为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应查明黄土的工程特性,湿陷性质、厚度、成因及其分布变化,确定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并按工程设计的特性需求,进行地基处理等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4.
雁木西油田所产天然气在吐哈盆地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含有一定量的硫化氢气体,部分样品的氮气含量高、甲烷含量低、烃类碳同位素值较重,并且重烃碳同位素值发生了倒转。探讨这些特殊性有助于全面认识吐哈盆地的天然气来源、成因与分布规律等,为此在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对天然气的来源、成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取得了如下认识:①雁木西油田的原油溶解气分布在鄯善群和白垩系油藏中,成因上为腐殖型天然气,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②烃类气体由甲烷和重烃组成,不同组分的含量与干燥系数均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但都表现为湿气特征;③非烃类气体主要由N2、H2S、CO2等组成,其中CO2含量普遍较低;④烃类气体、部分非烃气体及其伴生的原油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部分高含量的氮气为大气来源,硫化氢与深部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有关;⑤部分天然气遭受了次生变化,烃类碳同位素值偏重、重烃碳同位素值倒转均与细菌的生物降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5.
再论异重流和均质流动的一些相似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振国 《水利学报》2007,38(2):129-135
在对上层静止下层流动的异重流和均质明渠流之间相似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这一成果推广,给出了上层流动下层静止的异重流和均质明渠流之间的一些相似关系,并将结果应用于二维重叠式排取水口的水深计算,结果与前人的实验一致。考虑到实际的重叠式排取水口都是三维的,所以本文利用前人的实验结果,进一步给出了三维重叠式排取水口高度及水深的计算方法,所得结果揭示了排水口温差水跃的形成机理和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96.
苏州市区域形象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区域形象有关理论入手 ,分析了影响苏州城市形象的地理区位、经济水平、社会文化、政策与规划 ,等有关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苏州城市形象应定位于高科技城、人居天堂、文化城和旅游风景城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并从城市形象系统的层面上提出了相关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97.
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标准是评价河流健康状况的技术依据。根据科学性、代表性、创新性等原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了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河岸稳定性、河床稳定性等19个定量指标和水系连通性、河岸栖息地状况和珍稀水生动物存活状况3个定性指标;给出了相应指标的量化评价方法,并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健康长江的评价标准及分类标准,为维持河流健康理论发展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8.
渤南油田沙三段含油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渤南洼陷位于沾化凹陷中部,是济阳坳陷中的一个三级负向构造单元,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代断陷湖盆和坳陷湖盆沉积。沙三段沉积了一个大型浊积岩体,形成了一个大型浊积砂岩油田。该油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勘探开发,目前已完钻探井及开发井1000余口,进入勘探开发的高成熟区。该文利用渤南洼陷各项地质资料,从含油体系的角度阐述生储盖条件及油气生成、聚集特征,最后指出在洼陷的斜坡带进一步寻找岩性油藏是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9.
利用分形插值函数构造多小波尺度函数的一个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Geronimo等利用分形插值函数构造出了L^2(R)上的平移和伸缩不变函数空间,但未给出构造多小波尺度函数和尺度系数矩阵的具体算法,本文给出利用分形插值函数计算尺度系数矩阵的新算法,并对尺度函数作二尺度相似变换,使其具有更高的逼近阶。  相似文献   
100.
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综述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针对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技术进行了简要回顾。讨论了目前理论研究和应用比较成功的4类目标识别方法:基于目标运动的回波起伏和调制谱特性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极点分布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高分辨雷达成像的目标识别方法和基于极化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同时讨论了应用于雷达目标识别中的4种模式识别技术: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基于模型和基于知识的模式识别方法以及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最后分析了问题的可能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