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9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108篇
化学工业   76篇
金属工艺   136篇
机械仪表   66篇
建筑科学   327篇
矿业工程   126篇
能源动力   53篇
轻工业   35篇
水利工程   35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篇
冶金工业   57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91.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separated flow transition and heat transfer around a two‐dimensional rib mounted in a laminar boundary layer were performed. The separated shear layer becomes unstable due to the 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 and generates a two‐dimensional vortex. This vortex becomes three‐dimensional and collapses in the downstream part of the separation bubble. As a result, transition from laminar to turbulent flow occurs in the separated shear layer. Streamwise vortices exist downstream of the reattachment flow region. The low‐frequency flapping motion and transition of the separated shear layer are influenced by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s upstream of the separation bubble. Large‐scale vortices around the reattachment flow region have substantial effects on heat transfer. Downstream of the reattachment point, the surfac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Nusselt number are different from their profiles in the laminar boundary layer and approach the distributions seen in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Heat Trans Asian Res, 36(8): 513–528, 2007;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htj.20177  相似文献   
92.
三角形肋片非稳态导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角形网格以显式方法对三角形肋片进行了二维非稳态导热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用此种方法来求解可以得到肋片内的二维温度分布,较常用的一维方法精确。同时对三角形肋片相对于其它形式肋片的优点也给予了评价。  相似文献   
93.
涡轮叶片尾缘扰流柱最佳形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涡轮叶片尾缘中扰流柱的换热为应用背景,讨论了一定条件下获得最大换热量时扰流柱的形状曲线,系统分析了这种最佳曲线随扰流柱物性参数及几何特征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螺旋助片管省煤器在35t/h锅炉上的应用,推荐了合理可行的传热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5.
表面设置防火涂料高强混凝土的高温爆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4组28d抗压强度为82.6MPa且外包不同厚度非膨胀型隧道防火涂料的高强混凝土试块的高温试验,研究了其爆裂状况随防火涂料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防火涂料厚度为20mm时,高强混凝土试块均未发生高温爆裂,试块表面所经历的最高温度仅369~405℃;当防火涂料厚度为10mm时,高强混凝土试块均发生了较剧烈的高温爆裂.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非膨胀型隧道防火涂料不仅可有效抑制高强混凝土的高温爆裂,同时施工方便、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96.
刘申  宋仁进 《钢结构》2011,26(3):51-54
依托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钢箱梁制造项目,针对U形肋高强螺栓孔钻制精度、顶板单元制作精度以及顶板单元安装位置精度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工程实践,确定一系列焊接变形量补偿技术,设计制作一系列工装胎具,有效控制板单元外形尺寸精度和U形肋高强螺栓孔位置精度;研究出一整套非常准确、便捷的顶板定位精确控制方法,从而确保钢箱梁...  相似文献   
97.
通过研究加劲肋的不同布置方式对中心受压钢柱柱脚的底板反力分布的影响,给出使反力分布较均匀的加劲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8.
王安怀 《山西建筑》2011,37(19):181-182
对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拱肋在有限元分析中的模拟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一40 m跨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算例,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 IDAS/C IVIL对该桥进行全桥计算,主要考察了钢管混凝土拱肋在施工过程中各种模拟方法的异同和管内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拱肋的影响,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
大治河桥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肋整体吊装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钢管拱肋整体吊装施工具有工艺简单、易于质量控制、安全风险小和施工投入少等优点。通过上海浦东新区六奉公路大治河特大桥主桥钢管拱肋的整体吊装,阐述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肋整体吊装施工方案设计要点、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和施工过程的操作要点。实践表明此方法吊装施工可以有效地节约施工工期和成本,提高安装精度,有效确保了安装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0.
岩爆的相似材料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配合比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结果,选取最具岩爆倾向的相似材料,结合一水电站引水隧洞典型断面,制作大尺寸模型,采取后开孔的隧洞成洞方式进行岩爆物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型的边界条件保持工程区天然应力状态下,隧洞开挖过程中拱顶、拱肩和边墙部位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分别有较明显的应力、应变突变现象,围岩声发射次数也表现出剧烈增大现象,说明围岩出现明显的岩爆表征。模型在超载条件下出现围岩剥落、鼓折和开裂现象,表明原型隧道段以剥落、鼓折式张性岩爆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