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0篇
  免费   1223篇
  国内免费   693篇
电工技术   273篇
综合类   804篇
化学工业   316篇
金属工艺   354篇
机械仪表   435篇
建筑科学   1116篇
矿业工程   542篇
能源动力   405篇
轻工业   129篇
水利工程   2139篇
石油天然气   756篇
武器工业   116篇
无线电   6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4篇
冶金工业   247篇
原子能技术   80篇
自动化技术   100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42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将小波变换中的á trous算法与周期均值叠加法耦合建立周期分析模型,预测水库的逐月平均入库流量过程。以三峡水库为例,研究了不同分解尺度数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研究得出分解尺度数增加对预报效果有改善,而当分解尺度数超过一定阈值时,预报效果不再改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2.
 基于波动方程的聚焦点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借助于差分计算,把速度、密度等介质参数的影响体现在差分计算的矩阵方程中,能够自动适应速度场的任意变化,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使用也加速了波场延拓的计算速度。因此此法兼具有限差分偏移方法和傅里叶偏移方法的优点,既可适应速度场的剧烈变化,又可保证对陡倾地层的成像效果,是目前针对复杂构造最有效的成像方法之一。对于单个聚焦点及其周围的成像步骤为:①采用矩形网格情况下绕射走时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生成合成算子;②应用合成算子来合成面炮震源和面波记录;③对合成的面炮震源和面波记录做傅里叶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得到该聚焦点及其附近区域的成像结果。按照上述成像步骤,将震源波场和炮集记录依据相应的外推公式进行延拓,最终应用成像条件求取成像值。在地质目标处选取多个聚焦点,可以得到面向目标的控制照明偏移成像,在多个层位上选取多个聚焦点进行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可以得到整块区域的成像。通过对Marmousi模型的试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莺-琼盆地的独特埋藏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沉积速率线性外推剥蚀厚度恢复、脱压实和异常高压以及古水深校正的单井埋藏史和连井埋藏剖面及构造沉降分析,发现莺-琼盆地是个多旋回沉积盆地,其沉积物埋藏过程可分为早期缓慢浅埋和晚期快速深埋两大阶段.这种独特的埋藏历史不仅是储层孔隙增生与保存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烃源岩于酪根热解反应路径、烃类的运移和聚集,异常高压的发育以及所发生的复杂的水(气)—岩相互作用.涸11-4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盆地涸西南凹陷,距广西北海市103km,离涸10-3油田17km.油田于1993年9月19日投产,目前开发形势较好,产量、压力稳定.在开发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提高油田开发水平,搞好油藏监测是非常重要的.1钻井和完井过程中的油藏监测  相似文献   
64.
针对具有方位谱混叠现象的斜视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去调频技术的成像方法.文中首先分析了斜视聚束SAR中的方位谱混叠现象,从理论上找出了斜视角影响方位粗聚焦的根本原因.基于分析结果,引入了回波信号非线性相位校正预处理法,彻底消除了斜视角的影响,从而得到正确的粗聚焦结果.然后基于斜视成像模型,推导了预处理回波信号的方位粗聚焦和精聚焦处理过程.在精聚焦的方位滤波处理中,针对非线性相位校正预处理导致的场景聚焦深度限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线性调频变标(NLCS)算法,实现了回波信号的高精度方位压缩.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文中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5.
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SPP)在深度学习各种任务中均有应用,传统ASPP模块只考虑了提升卷积感受视野,但ASPP中的每次空洞卷积选取的像素点分散,会丢失大量像素点间的信息,而深度估计属于密集预测任务。针对ASPP模块这一弊端提出了一种动态密集的DSPP模块。该模块用一种动态卷积代替空洞卷积,结合ASPP的思想,采用不同大小的卷积尺寸,并结合通道注意力充分利用每一层的特征,解决了ASPP丢失信息的问题,与ASPP相比在大大减小模块参数量的前提下,提升了整体模型的准确率。在NYU Depth v2数据集上与主流算法相比深度图在均方根误差(RMSE)上降低了12.5%,到0.407,并且准确率(δ<1.25)提高了3.4%,达到0.875,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决普遍采用单方水资源价值计算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缺陷,以及探索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定量化计算新方法,采用水力学方法将河道生态基流从径流量中分离出来,并确定河道生态基流对应水面面积,进而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和并探索分析了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时间变化特征。以渭河干流宝鸡段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河干流宝鸡段的丰水年、平水年以及枯水年的年平均河道生态基流量分别为5.82 m~3/s、3.59 m~3/s和2.76 m~3/s。近21 a来,该段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在时间上总体呈下降趋势,该价值多年平均值为5.61亿元,单方河道生态基流价值为6.27元/m~3,单方价值与价值总量变化趋势相反。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年内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总体呈倒"V"字型,汛期河道生态基流价值比非汛期大,单方河道生态基流价值与之相反。通过相同区域以及相近区域的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研究成果以及价值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证明研究成果较为合理。该方法可为河道生态基流合理保障提供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究轻骨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及微结构,采用绝对体积法配制全轻骨料混凝土(ALWAC)和次轻骨料混凝土(SLWAC),并与普通混凝土(NC)比对,测试混凝土在各龄期下的碳化深度,通过MIP压汞测试对比研究NC和ALWAC碳化前后微细观孔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特有的内养护效果,轻骨料周围水泥石日趋密实,因而ALWAC和SLWAC较NC抗碳化性能优,且随碳化时间增长碳化速率显著降低;微结构分析表明经历28 d快速碳化试验后,NC和ALWAC孔隙率分别由14.36%、30.33%下降至13.53%、28.70%,定量说明了碳元素入侵造成大量孔隙被填充细化,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生成CaCO3,孔径减小,密实度增加。最后给出了基于陶粒掺量的轻骨料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可为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拉萨河流域处青藏高原中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青藏高原人口和耕地较为密集区域。在建立SWAT模型对拉萨河流域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气候情景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近30 a来拉萨河流域径流变化的成因,并研究径流对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对径流影响占比分别约为82.95%和17.05%,主要原因在于近30 a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情况变化不大,而气温、降水则呈显著增加趋势;②降水每增加10%,流域径流约增加11.8%,且径流对降水变化敏感性的空间差异性较小;③气温每增加1 ℃,流域总径流约增加2.5%,但径流随气温变化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其中,中上游地区径流减小0.7%,下游地区径流约增加3.6%。  相似文献   
69.
不同植被类型对堆积体坡面径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植被防护堆积体侵蚀动力机制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直根系和须根系植被对堆积体径流流速、水力和水动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削减堆积体平均侵蚀速率达88.34%~92.88%,直根系消减平均流速效益为50.51%,须根系为21.32%~35.61%;裸坡和植被堆积体径流流型均属于层流(雷诺数<40),裸坡径流在降雨强度≤1.2 mm/min时处于急流态,直根系堆积体均处于缓流态,须根系堆积体在急流态和缓流态间变化。直根系对坡面径流的阻滞作用大于须根系;植被防护下堆积体侵蚀速率、水力和水动力参数与裸坡呈显著性差异(P<0.05),径流剪切力和径流功率可用于较好地刻画坡面侵蚀动态过程,呈显著线性关系(R2为0.63~0.96)。研究成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量预测模型的植被因子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对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产流机制进行研究,为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科学规划管理提供基础水文理论认知。基于野外降雨-径流试验,通过回归分析构建考虑坡度和覆被因子的暴雨和中小雨产流计算模式,精度良好,能够反映暴雨和中小雨2种降雨模式下高寒草甸产流的一般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因草甸土-植体系蓄容能力较强,高寒草甸区地表产流主要发生在暴雨模式下,中小雨模式下的地表产流量一般很小。模式应用表明,草甸发生退化后,暴雨和中小雨入渗均有减少,暴雨模式下退化草甸比高覆草甸入渗减少约12%,中小雨模式下减少约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