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160篇
电工技术   82篇
综合类   224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37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232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150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25篇
自动化技术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张俊  陈力 《人民长江》2017,48(4):13-15
通过分析2016长江第1号洪水的水雨情发展、洪水组成、水情预报、调度还原计算成果等,解析了该场洪水的暴雨洪水特性、预报对调度的支撑作用以及三峡水库调度对城陵矶河段水位的影响。分析表明:金沙江、乌江来水对第1号洪水起筑底作用,三峡区间洪水则为该场洪水造峰,三者最大1d洪量占三峡入库来水比率分别达26.1%,15.6%,38.1%;第1号洪水期间,水情预报为调度决策提供了长预见期、较高精度的前提支撑,78,54,30,6 h预见期的三峡入库洪峰预报误差分别仅为-20.0%,-10.0%,-4.0%,0;三峡水库在第1号洪水期间通过防洪调度将入库洪峰流量削峰38%,最大拦蓄洪量约29亿m3,削减莲花塘站洪峰水位0.39 m左右,避免了城陵矶河段出现超保证水位。  相似文献   
42.
水库的优化调度运行需要依赖预报准确率高、预见期长的径流预报结果。现有的柘溪水库流域径流预报系统由于未考虑水库流域未来时段的降水过程,径流预报的预见期和准确率无法满足汛期优化调度的要求。为此,在分析柘溪水库流域的水文和气候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数值预报模式和水文模型的耦合预报框架,设计了基于数值预报模式的柘溪水库流域径流预报系统架构,阐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与逻辑结构。通过系统的应用,可为提高汛期洪水的利用率、减少弃水、提高发电和防洪效益提供重要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3.
以长江口南支河段为原型,概化并建立水槽数学模型,研究径潮双向流条件下丁坝附近的水流结构。研究表明:丁坝一侧河岸,丁坝下游潮差远大于上游,在丁坝上游潮差小于对岸侧,下游潮差大于对岸侧;落潮时,丁坝回流区与壅水区长度大于涨潮,转流时刻,丁坝坝头附近流速相对较大;河床底部剪切应力变化在涨落急时刻最大,且落潮大于涨潮,转流时刻坝头及坝身迎水侧剪切应力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44.
基于KPCA-PSO-SVM的径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径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对KPCA-PSO-SVM的径流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径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法对径流影响因子进行非线性特征提取,获得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SVM)的输入变量,建立了径流预测SVM模型,其中模型参数通过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模型建立后,以新疆伊犁河雅马渡站中长期径流预测为例进行分析。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拟合和检验阶段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7%和7.64%,与其他预测模型比较,基于KPCA-PSO-SVM方法建立的径流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和泛化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长期径流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5.
针对昭通横江由南到北贯穿昭通全境,水资源量丰富,但南北差异大,南部少、北部多的特点,根据流域内水文站实测年径流、大气环流指数、海温指数及其他指数等资料系列,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拟合1981—2010年径流,建立了预测模型,验证、预测分析了2011—2016年径流量。结果表明:干流控制站预测精度高于干流上段及支流代表站,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是导致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多元回归分析在横江流域径流预测中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因指标的差异及相关参数可获取性的差异,预测结果存在区域间、等级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46.
针对海绵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提出一种在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分解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方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分解径流总量控制指标时,分步骤先后确定各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面积率和下沉深度;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配合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分解结果,给出适宜的各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技术实施导则,以保证各单项指标的正确实施,并以某项目为例介绍了技术实施导则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47.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1982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no-till (NT) and conventional till (CT) systems on N transformation after surface and subsurface applications of N fertilizers. Urea, urea-ammonium nitrate (UAN) solution, (NH4)2SO4 (AS), and CA(NO3)2 were applied to NT and CT plots (5.95 m2) at a rate of 448 kg N ha–1. A comparison of fertilizer N recovered in soils receiving incorporated or surface applied N was used to estimate NH3 volatilization while denitrification was estimated from fertilizer N recovered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nitrapyrin with incorporated N. Immobilization was assessed in microplots (0.37 m2) after surface application of (15NH4)2SO4 to NT and CT systems at a rate of 220 kg N ha–1.The results indicate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NT and CT systems on urea hydrolysis rates and immobilization of surface applied fertilizer N. Approximately 50% and 10% of the surface applied N was recovered in the inorganic and organic fractions, respectively, on both tillage systems. The N not recovered was likely lost from plot areas through soil runoff. Incorporation of UAN, urea and AS resulted in 20 to 40% greater inorganic N recovery than from surface application. 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greater under the NT than the CT system. The similarities in concentration in the various N pool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tillage systems may be partially due to the short length of time that NT was imposed in this field study (<1 year) since other researchers using established tillage systems (>5 y) indicate that NT tends to promote decreased efficiency of fertilizer N.  相似文献   
48.
在河流生态径流计算中Tennant法应用比较广泛,但其多年平均流量的确定一直是该方法应用的一个难点,以往使用的平均数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研究实测数据的统计特性,引入中位数及众数理论,对原Tennant法进行改进,有效的去除了极端数据对统计规律的影响,找出了典型流量过程。将其应用在滦河下游生态径流计算中,通过新老方法的比较,认为采用改进后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计算过程“透明”等特点,对河流生态环境研究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山地城市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主城某大学校园为例,对路面、屋面和绿地等3种典型的城市下垫面径流水质进行了监测,指标包括pH、悬浮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等。研究结果表明:除TP外主要污染物质的平均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降雨径流SS的平均浓度可高达1.73×103mg/L,COD和NH3-N平均浓度可高达76.25 mg/L和3.67 mg/L;存在显著地初期冲刷效应,混凝土路面的SS、COD、NH3-N的初期径流浓度分别为2.33×103mg/L、106.4 mg/L、5.64 mg/L,初期径流浓度相当于全场降雨径流浓度的2-4倍左右,其最高值出现在产流后10~15 min内。对比3场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径流水质,降雨强度越大,径流污染物浓度越高,其中降雨强度对大坡度路面的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0.
传统时间序列模型无法同时考虑径流序列的长记忆性和时变波动性,且模型参数限制严格,从而使日径流序列模拟受到限制,影响径流模拟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同时考虑非平稳性、季节性、长记忆性和时变波动性的新型双自回归模型(WOA-SFIDAR),并与经典长记忆波动率模型(SFIAR-GARCH)进行对比,选取渭河流域4个水文站日径流序列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WOA-SFIDAR模型的模拟能力优于SFIAR-GARCH模型,模拟结果很好地保持了日径流过程的统计特性。7、8月份模拟均值误差相对较大,WOA-SFIDAR模型的误差范围(5.72~32.56)低于SFIAR-GARCH模型(7.42~48.02)。WOA-SFIDAR模拟逐月变差系数(Cv)和偏态系数(Cs)与实测序列统计值间偏差范围为0~0.51和0.02~1.31,优于SFIAR-GARCH模型(0.02~0.56和0.06~1.52);模拟结果能够保持日径流序列自相关系数(ACF)的变化趋势,且随滞时的增加,实测序列与模拟序列的ACF差距减小。文中模型扩展了水文随机模拟方法,可为日径流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