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8篇
  免费   838篇
  国内免费   590篇
电工技术   205篇
综合类   626篇
化学工业   190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67篇
建筑科学   436篇
矿业工程   520篇
能源动力   224篇
轻工业   30篇
水利工程   1637篇
石油天然气   4552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9篇
冶金工业   71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4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应用γ能谱资料寻找砂岩型铀矿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消除非矿化因素引起的干扰,提取与铀矿化有关的信息。介绍了钍归-化的原理及特点,采用与矿化有关的元素迁移信息的钍归-化方法,分析了二连盆地东部的γ能谱资料,揭示了该区放射性元素的分布特征、地球化学作用和后期铀元素的迁移与富集。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分析了钾剩差的变异区(正、负高值区)及铀剩差正高值区形成的原因,同时指出了经过钍归-化处理所得到的铀剩差正高值区应为氧化与还原作用过渡带的直接指示,也是该区进一步寻找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2.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改造,构造环境经开裂扩张—碰撞拼合—拉伸断陷等多次转换,最终形成了上部拉伸、中部逆冲推覆、下部拆离滑脱的"三层楼阁"式分层构造变形组合的构造几何学模式.其构造变形主要受中三叠世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控制,具有横向上强弱分带、垂向上形变分层的特征.可划分为伸展变形、冲断褶皱变形、拆离滑脱变形等3种构造变形样式.   相似文献   
83.
合肥盆地演化及构造样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位于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北淮扬褶皱带3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由于受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长期活动的影响,总体上可以分为盆地基底形成阶段和盆地形成发展阶段,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晚期、喜山晚期的冲断作用及燕山早期、喜山早期的伸展运动,形成了挤压构造、伸展构造、负反转构造和走滑构造等4种局部构造样式。现今的构造样式是上述5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对合肥盆地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将为进行圈闭评价以及今后的钻探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84.
文章介绍了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建立了串联、并联库群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模型.以澧水流域并联系统为例进行了优化调度计算,并以常规调度方案成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85.
以济阳坳陷为例,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成藏动力贯穿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原始动力是烃源岩内的孔隙流体压力;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烃源岩、输导体系和成藏动力;成藏动力学模式为应压双控、复合输导及幕式置换。  相似文献   
86.
在总结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特征及其伴生的温度和压力异常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底辟模式,并进一步讨论了流体底辟在石油地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秦诗华 《人民长江》1998,29(7):32-34
太平溪小流域地处三峡库乎宜昌县西部,距三峡坝5km的长江西陵峡北岸,治理前水土流失严重,大量坡面商沙以沟道推移直接进入三峡库区。  相似文献   
88.
采用加权欧式距离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泰莱盆地地表水体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全区地表水以Ⅱ和Ⅲ类为主;东部河流水质稍差,牟汶河和柴汶河的上游水质超过Ⅳ类;西部的大汶河和汇河水质要好于东部地区河流,水质以Ⅱ类和Ⅲ类为主。加权欧式距离法在给出评价断面水质级别的同时给出评价断面对于某一水质标准的贴近度以及水质的变化趋势,评价结果显示的信息相对真实多元,在水质评价中的表现要优于模糊综合评价法。  相似文献   
89.
智慧水利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智慧水利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基于自然水系、水利工程体系和水利管理体系,智慧地将适量适质的水适时送到适地,为实现长久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提供支撑。智慧水利包括目标、对象、时空、技术、价值、成效等六个维度的内涵。目标维度包括问题识别与目标制订,对象维度包括服务主体与水利业务,时空维度包括监控环节与决策过程,技术维度包括赋能体系与核心技术,价值维度包括概念模型与推进路径,成效维度包括功能表征与建设愿景。在智慧水利建设中,数据是基础,要高度重视水利数据的收集、开放和共享;信息是关键,要高度重视监测数据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知识是核心,要加强水利知识的挖掘、提升和知识的积累;智能和智慧是目的,要重视人工智能的使用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0.
沉沙池是保障滴灌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设施之一,但灌溉期池内水沙“固液”耦合过程比较复杂,且难以通过单一物理模型进行结构优化。为进一步提高滴灌系统沉沙效率,设计了长流道直线型沉沙池;采用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有无调流板和不同调流板角度对池内水沙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Fluent软件可准确模拟池内“固液”耦合过程;后池设计的调流板起到了消能、降速和提高沉沙率的作用;相较于无调流板,有调流板时后池流速可降低70%以上,沉沙率提高12%以上;且60°倾角调流板池内流速最低,沉沙率最高,出口含沙量最低为1.12 g/L,沉沙率平均可达到71.26%。研究可为优化水工结构、提高沉沙池工作效率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