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52篇
轻工业   27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11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91.
《Planning》2013,(8)
本文从美国文学作品《走过球场生活》展开评析,介绍书中主要内容和叙事手法,藉此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外书评研究视角,以期对中国体育文化研究提供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92.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应该都知道人有伦理道德。关于人伦,说起来复杂,但究竟起来却又非常简单,或许就两个字:善良!要么怎能会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古句经典作结呢?这里还需要知道:人有伦理,地球也是有伦理的。1985年,日本伦理研  相似文献   
93.
《Planning》2015,(1)
近些年来,新疆维吾尔族中到内地城市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但语言、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和隔阂赋予了他们深厚的"文化乡愁"。他们既要传承民族文化,又要积极融入现代化和全球化,这就必须以"文化自觉"为理念,超越并重构"文化乡愁"。  相似文献   
94.
周莹 《饰》2015,(2):119-124
本文藉由《文化的织造》集中探讨三方面核心问题:时装生产和消费的复杂性、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生产机制,以及个人、国家和跨国认同的互动,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加以评述。文章通过分析指出,关于时装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实践,有着跨学科研究的多维认识价值,而将时装作为物及物质文化的艺术人类学视角的研究,更应关注于物的心性与人观1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
刘巍 《科普研究》2015,10(4):58-63
“技术”是科技馆中最重要的展示主题之一,但是目前所展示的技术,往往忽略了其所在的文化背景。如此会导致人们很难深刻理解技术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每一次技术变革的意义以及下一次变革的方向。而通过对邱园“植物与人”展览的分析可知,在科普类展览中,引入人类学理论,借用“他者”的眼光,扩展“技术”概念的内涵,可更完整地构建“技术”所在的文化图景,由此或许可以在技术与文化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让观众更全面地理解技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6.
景观人类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语圈,21世纪后传入日本、中国。人类学家之所以于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讨论景观,是因为当时景观作为新的分析概念正广受关注。人类学着眼景观概念后,开拓了新的学术领域,也直面新的课题。由此可以探讨人类学应用景观概念的意义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
洪水神话是一个世界性的神话母题,广泛地存在与许多国家、民族和地区,中西方都有非常著名的神话故事.本文立足与文学人类学的相关立场,从洪水的成因、洪水神话的土地内涵、避水及洪水后的人类再传和治水及洪水认识价值几个发面主要考察希伯来洪水神话与汉民族洪水神话的相似、相异之处,以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两个伟大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相似文献   
98.
马丽华的西藏散文是文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融合体,可以说她在文学与文化人类学两座高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走过西藏》中包涵大量的文化因素,以客观性、资料性、纪实性以及文化意义为特色。  相似文献   
99.
“艺术与人类学的关系有着一种天生的韧性和黏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我们可以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来指导家具设计。本文主要想借鉴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对家具设计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0.
在10000年前的农业时代初期,人类学就认为人类一直是钙的高吸收者。如果现代人类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基因完全相同,则现代人类饮食中的钙只能被吸收三分之一,钙撮入量明显不足,满足不了人体的生理需求。对钙和骨质的分析研究表明:青少年、成年人、老人以及绝经后的女性每日撮入500-1500mg钙有利于骨质生长。由于果酸钙具有较高的生物吸收利用性,已成为当前钙研究的主题。果酸钙对青春期女孩、青年和绝经后妇女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微量元素和Vo的存在更有利于人体增强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