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21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636篇
电工技术   18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085篇
化学工业   2165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24篇
建筑科学   257篇
矿业工程   866篇
能源动力   116篇
轻工业   61篇
水利工程   99篇
石油天然气   12577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0篇
冶金工业   37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60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520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604篇
  2015年   561篇
  2014年   1259篇
  2013年   1013篇
  2012年   1051篇
  2011年   1102篇
  2010年   1016篇
  2009年   933篇
  2008年   909篇
  2007年   836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771篇
  2004年   790篇
  2003年   681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37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藏严格地沿断裂展布,自北西向南东沿断裂带依次分布冷湖三号-七号油气聚集带、南八仙油气聚集带和马海油气聚集带.柴北缘地区断裂的形成与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在中新生代的剧烈挤压和走滑活动有关.断裂以逆断层为主,还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平移断层等.断裂走向以NW向和NWW向为主,平面上呈弧形弯曲、平行、斜列、交叉展布的"S型"或"反S型"等组合类型,剖面组合样式主要有伸展构造、基底卷入型、盖层滑脱型等类型.其中,以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形成的构造油气藏最为发育.断裂不仅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展布及构造圈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断裂活动形成的大量裂缝,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条件.柴北缘地区普遍存在以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形成的下生上储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2.
在分析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PND测井解释结果与常规测井解释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TK307井碳酸盐岩储层在酸化压裂前后储层的连通性变化情况,为酸压前后储层连通性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3.
本期(2006年11期)《AAPG Bulletin》专辑的内容是碳酸盐岩及其储层的构造控制热液蚀变。这种蚀变涉及碳酸盐主岩的一系列岩相变化,包括硫化物矿床、热液白云岩和淋溶石灰岩,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储层的类型、几何形态、性能和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在北美地区,热液白云岩(HTD)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已有很长历史,其最早的油气发现是在美国东北部的奥陶系莱马-印第安纳(Lima-Indiana)和其它构造带(Hurley和Budros,1990;Wickstrom等,1992),而目前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的密歇根盆地和阿巴拉契亚盆地北部的特伦顿-布莱克里弗(Trenton-BlackRiver)成藏层带及其他层位,仍继续有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04.
张凌云 《河南石油》2007,21(1):28-30
针对花蔡油田百岗组储层由于受低电阻泥浆侵入或物性参数影响,油水层在电性上差异较小,使用交会图等方法油水层难识别的情况,通过研究使用RP差比法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测井资料,使得解释精度和直观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较好地实了现对高泥质含量或低电阻率油层等的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105.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建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度计算机化已经成为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精细油藏描述中应用储层建模技术,可以根据油田开发基础数据、运用各种储层建模技术方法可以建立油藏的三维地质预测模型。同时,实现了这些数据的计算机化管理。储层建模工作分为油藏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和油藏属性建模三步。通过储层建模技术生成油藏地质模型能以多种图件的形式显示,还可用于井设计或经粗化处理后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储层建模技术的应用加强了油田开发后期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裂缝性潜山储层地震描述技术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裂缝是潜山油气藏的重要储集层 ,潜山的油气产出与裂缝的发育情况密切相关 ,因此 ,对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和裂缝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尽管单条裂缝在地震资料上难以识别 ,但是裂缝带在地震资料上有其特征。描述了裂缝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 ,并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吸收系数技术、地震相分类和相干分析技术对潜山储层进行预测。通过在车古 2 0 1潜山的应用实例分析 ,说明以上 4种储层描述技术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07.
1 解堵增注工艺技术现状大庆外围油田渗透率低、非均质严重、层间矛盾大 ,如何按质按量注水是开发好低渗透油田的关键。由于地层渗透率低 ,吸水能力差 ,注入水中携带杂质及其生成物极易在井筒附近沉积 ,进一步堵塞地层吸水通道 ,因此 ,注水压力升高很快 ,部分井达不到配注要求或不吸水 ,形成局部蹩压 ,影响油田的注水开发。围绕水井解堵增注问题 ,近年来 ,先后试验应用了振水击、电液压、高压水旋转射流物理解堵增注技术及热气酸化学解堵技术。从现场应用情况看 ,热气酸解堵增注技术效果较好 ,但是当地层不吸水 ,反应液挤不进地层时 ,没有反…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塔河油田地层破裂压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文梅 《石油物探》2003,42(1):117-121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 ,介绍了地层破裂压力预测和地层裂缝高度预测的基本原理 ,选择了塔河油田 4口井的资料进行了破裂压力和裂缝高度预测的成果处理。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109.
埕东油田埕913断块沙三段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井点分析为基础,利用棱磁共振测井等资料,对埕东油田埕913断块沙三段储层岩石进行分类;应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CT等资料,以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为重点,对其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CT分析,确定了储层孔隙度,为落实储量规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以注气为基础的二次和三次采油工艺是延长水驱油藏开采期限和提高采收率的非常令人关注的方法。但是 ,为了优化总驱替效率 ,需要仔细研究注入策略。尤其要解决可能存在的水堵对采油的影响问题。因此 ,在储层条件下 ,在碳酸盐岩石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以比较二次采油注气、三次采油注气和水气交替同时注入 (SWAG)的驱替效率。试验在复合岩心上进行 ,这些岩心是由在选定的岩石类型中精心选择的储层岩心栓组成的。操作压力低于最小混相压力(MMP) ,并且这一操作压力就是目前的储层压力。在油气开采过程中连续监测相交换 ,包括对采出气进行色谱分析。在试验条件下 ,从三种类型的试验中获得的最终采收率非常高 ,并且相当接近 (与注气顺序无关 )。观测到的低残余油饱和度 (Sorg)值与气对油的黏滞驱替和在油和气之间出现的相交换的竞争过程是一致的。由于注入气的性质 (来自一级分离的富气 ) ,必须考虑冷凝 /汽化过程。通过控制水相的流度 ,SWAG加快了采油的速度 ,因此通过黏滞驱替提高了驱替效率。研究了流体描述 (EOS ,即状态方程 )和三相相对渗透率模型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