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8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4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4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史勇  焦风海  王超勇  刘永芳 《煤炭学报》2012,37(Z2):383-389
通过对色连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钻孔测井资料、钻探岩芯及含煤地层孢粉组合的综合分析,认为:孢粉组合符合延安组孢粉特征;以沉积拐点或岩性拐点为层序界面,对研究区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将延安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以及10~1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大致对应于煤层(或煤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探讨了短期基准面的叠置方式和层序特征,分析了层序的成因控制因素,认为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由自旋回控制,中期基准面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由构造、气候和沉积物供给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02.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嫩江组三段孢粉、藻类化石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孢粉、沟鞭藻外壁成分特征,建立了一个同时获得孢粉和沟鞭藻化石的方法,在已往孢粉分析方法没获得沟鞭藻的嫩三段中分析出十分丰富的沟鞭藻化石,自下而上发现了Cyathidite-Pinus-pollenites-Dinogymniopsis , Dinogymniopsis-Leiosphaeridia-Pinuspollenites , Cicatricosisporites-Pinuspollenites-Botryoccocus , Dinogymniopsis-Chlamydophorella- Taxodiaceaepollenites , Cicatricosisporites-Pinuspollenites-Pe-diastrum, Nenjiangella-Balmula spinosa-Cyathidites, Cyathidites-Trilobosporites-Botryoccocus等7个能识别水体盐度变化的化石组合。同时指出嫩江藻在松辽盆地嫩三段范围内稳定分布,是嫩三段的标准化石;丰富的藻类化石特别是葡萄藻是最好的生油母质之一。  相似文献   
103.
高庙盆地是青藏高原史前文化重要活动区域,也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植被垂直地带性最为显著的地域,是揭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对高庙盆地店子坪遗址剖面开展了年代学与孢粉研究,重建了齐家文化时期的区域植被状况。结果表明:孢粉组合以松属、云杉属、蒿属为主,并伴有少量桦属、鹅耳枥属、榆属、沙棘属、藜科、菊科;结合高庙盆地现今地貌与植被分布特征,推测齐家文化时期(4 200~3 600 cal. a BP)盆地内植被类型为森林草原,低阶地以松林为主,并有少量的榆、鹅耳枥和桤木等温带落叶阔叶性树种,属于温性针阔混交林,高阶地及中山地为以蒿属为主的温性草原,沟谷阴坡则可能生长以松、云杉为主的针叶林;与现今植被相比,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低阶地现今已无松林,全被杨树林等人工林替代,云杉、松分布区较齐家文化时期显著萎缩,仅在中—高山地带呈岛状不连续分布,推测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可能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植被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4.
105.
本文较深入地讨论了孢粉化石在埋藏过程中,不断经受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对孢粉化石形态变化的影响。物理作用使化石挤压呈片状升呈不同的观察面,由于不同应力的作用可使化石发生褶皱、破裂或破碎等。化学作用可使化石外壁被氧化变薄以至消失,在还原环境中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加大,导致孢粉化石的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不断释放出油与气,同时使化石的个体变小,沟、缝、刺、瘤等构造或纹饰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生物作用主要表现在化石被细菌部分或全部腐蚀等。  相似文献   
106.
嘎顺淖尔盆地新近纪以来孢粉组合与古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嘎顺淖尔湖深42.5m钻孔岩心沉积物的孢粉分析,探讨中更世以来湖盆周边的古植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时期以温湿的森林植被为主导,可分为7个孢粉带.中更新世早中期,沉积物以洪积物为主,夹多层湖相层;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沉积环境以湖滨相为主;晚更新世中期,沉积环境以浅湖相为主,夹湖滨相;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相以湖滨相为主;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以浅湖相为主.从沉积特点看,嘎顺淖尔湖形成较晚.  相似文献   
107.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绥D2井地层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江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一中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内中生代地层发育。通过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绥D2井孢粉化石的系统研究,在380.15-512.30m井段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计有58属98种,新建了Cyathidites-Asseretospora-Classopollis组合,这一孢粉化石组合体现了中侏罗世孢粉植被特征。依据新发现的孢粉化石资料,对绥D2井井下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完井地质总结报告中原定为上侏罗统东荣组的上部(366.40-380.15m) 划归为中新统富锦组,将原定的东荣组下部(380.15-398.50m)及原定的石炭-二叠系浅变质岩段(398.50-512.30m)厘定为中侏罗统绥滨组。中侏罗统绥滨组在断陷内的发现,对重新认识三江盆地构造发展史、沉积演变史,进而推导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花粉壁的构造提供了若干在系统发育上有用的特征 ,其中外壁的层次、结构以及纹饰是基本的。近年来由于薄切片技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许多先前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的微观特征 ,包括花粉外壁的层次、结构等方面的微观差异都被清晰地揭示出来 ,从而为某些疑难类群的分类划界和系统位置提出了颇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透射电镜在孢粉学和植物分类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原来的透射电镜的单一的制样技术 ,处理样品程序多 ,周期长 ,大大妨碍了人们对透射电镜的使用。近年来 ,作者用透射电镜观察植物孢粉时 ,摸索出几种制样技术 ,具体…  相似文献   
109.
三塘湖盆地晚二叠世芦草沟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为一套以灰色泥岩为主的浅湖半深湖相沉积。泥岩中产丰富的孢粉化石,计有 26属 28种。经研究表明,芦草沟组孢粉组合是以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蕨类植物孢子含量很低为特征。Cordaitina,Hamipollenites,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StriatopodocarpitesAlisporites等花粉在组合中占主导地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芦草沟组的地质时代属晚二叠世早期;孢粉颜色反映当时的古地温应为 60~110℃,有机质演化属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介绍了三种扫描电镜的孢粉制样技术,即盖玻片涂片法、铜片涂片法及铜台挑入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进行比较,说明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