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9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电工技术   59篇
综合类   422篇
化学工业   85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1775篇
矿业工程   1110篇
能源动力   68篇
轻工业   65篇
水利工程   1155篇
石油天然气   45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7篇
冶金工业   77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KW51号岩溶系统是彭水水电站防渗帷幕线路上出露的规模最大、性状最差、发育最深的岩溶系统,呈倒虹吸状,最大发育深度达河床以下160余米。若采用常规帷幕灌浆防渗处理,不仅施工难度极大,而且施工工期无法满足工程进度要求。经深入研究,对该岩溶系统采取了以坝前可溶地层灌浆封堵为主的防渗措施。水库蓄水后的实践证明,KW51号岩溶系统渗流量、渗压值很小,采取的防渗措施满足了枢纽工程防渗要求。  相似文献   
62.
利用云南高原岩溶区9个气象站1960-2017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通过MATLAB软件计算了6个极端降水指数,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连续小波变换等技术方法,探讨了云南高原岩溶区极端降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高原岩溶区1960-2017年各极端降水指数中,CDD、RX1day、RX5day、SDII主要呈缓慢的上升趋势,CWD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RCPTOT整体减少趋势不显著;1960-2017年间仅有CDD和PRCPTOT发生了显著突变,突变年份分别为2006年以及2000年,其余4个指数CWD、RX1day、RX5day、SDII无明显突变现象;各极端降水指数周期性震荡较为明显,CDD、CWD、RX1day、RX5day分别存在28~30a、26~30a、27~30a、27~30a的主周期,SDII与PRCPTOT在27~30a时间尺度上周期最为明显;1960-2017年云南高原岩溶区各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除CDD表现为由南向北逐渐递增趋势外,其余5个指数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相反趋势;1960-2017年间,CDD、CWD、RX1day、RX5day以及SDII均与PRCPTOT呈一致的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98以上。极端降水的这些变化可为未来岩溶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为了查明云南某水库地下的岩溶分布情况,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探测,充分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点距小、数据采集密度大,可直观、形象地反映断面的岩溶形态的特点,查明了该测区岩溶的位置及分布情况。经钻探验证,物探推测结果正确。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水库岩溶勘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以后同类工程探测所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4.
针对喀斯特地域复杂地质-地貌条件以及严重的人文干扰,着重讨论了瞬变电磁法在复杂条件下勘查地下岩溶水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数据处理、解释方法,同时以贵州大方县鼠场岩溶示范勘查区为例,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解释,清晰查明勘查区的储水体与各种岩溶管道的空间分布基本形态,取得了良好的找水地质效果,既佐证了工作方法选择的有效性,又为在喀斯特地域复杂条件下开展小线框、大电流重叠回线装置的瞬变电磁法工作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65.
广西德保岩溶内涝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基于Arc 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的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广西德保县岩溶内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以期为防治岩溶内涝灾害提供科学依据。综合比较德保县降雨条件、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等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然后利用Arc GIS技术得到德保县岩溶内涝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区划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德保县岩溶内涝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关镇,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耕地面积分布较广的北部地区,而东部及西部地区的内涝灾害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6.
贵州水城盆地岩溶地面塌陷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地面塌陷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以及复发性等特点,已成为覆盖型岩溶地区危害性极大的环境地质问题。采用野外勘察、室内研究等手段分析了水城盆地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其塌陷机理模式主要有:潜蚀致塌式、真空吸蚀致塌式及冲爆致塌式,塌陷的出现大多与地下水开采有关,而岩溶地面塌陷已成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针对塌陷发生机理成因与迫切的地下水开采需求,提出了地下水排泄区集中开采地下水的思路,通过布井于地下水集中排泄区,上游外围构建帷幕墙以溢流方式开采,保证开采量近似等于排泄量,维持主城区地下水流场相对稳定,有效避免由抽水引起岩溶地面塌陷的频繁发生,不仅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开采利用,也为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提出新的思路,利于城市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饱水对岩溶灰岩力学性质和纵波波速的影响,进行自然和饱水状态下岩样的力学性能和弹性波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饱水对岩溶灰岩的单轴抗拉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明显的软化作用,饱水状态试样的峰值应变和泊松比整体上大于自然状态的对应值;岩溶灰岩试样在饱水条件下的纵波波速均明显高于自然状态下的纵波波速,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与纵波波速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成果在隧道与周边高压充填隐伏溶腔间防突岩层稳定性评价及最小防突厚度确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北部潜山区岩溶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及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单井及连井储层特征和储层空间类型分析,研究哈拉哈塘油田潜山区岩溶储层发育特征。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4个带,即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岩溶带,表层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带储层以孔洞型储层为主;垂直渗流带主要发育裂缝孔洞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水平潜流带以洞穴型储层为主;其中水平潜流带的物性最好,为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在4类储层中,裂缝孔洞型储层厚度最大,而洞穴型储层对储存油气贡献最大。通过对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特征的研究,为其勘探开发及快速建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国石化大牛地区块一系列深井的钻探成功,发现乌审旗古隆起对奥陶系马家沟组的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充分利用盆地北部钻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乌审旗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对下古生界成储和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乌审旗古隆起形成于新元古代,一直持续活动到奥陶纪末,具有“水上、水下交替发育”的特点,可分为5个演化阶段;(2)乌审旗古隆起在早古生代的持续活动造成了其东侧断裂系统发育,这些断裂为加里东期—海西期马家沟组岩溶作用提供了通道,形成深层岩溶储层;(3)乌审旗古隆起上沉积水体较浅,利于微生物岩的形成和准同生白云石化,可以形成白云岩孔隙型储层;(4)乌审旗古隆起东侧的断裂是成藏期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沟通了多套储层,具有“三向供烃、断裂控储、立体成藏”的特征。该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的立体勘探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然而,茅一段岩石类型划分较为粗略,沉积环境认识尚不统一。四川盆地中部华蓥山二崖剖面露头十分优质,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共识别出6类16种岩石类型,并对各岩石微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茅一段储层特征,探讨了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与岩石微相之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了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华蓥山二崖剖面茅一段为中缓坡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生物化石类型丰富,发育相对低能的生屑滩;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生屑泥粒灰岩、富有机质生屑泥粒灰岩和纹层状生屑泥粒灰岩中;储层的形成主要与早期海水埋藏阶段差异成岩作用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有关,而优质储层的发育则主要受低能生屑滩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的联合控制。该认识可为今后四川盆地茅一段的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