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7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734篇
电工技术   220篇
综合类   993篇
化学工业   2235篇
金属工艺   821篇
机械仪表   400篇
建筑科学   643篇
矿业工程   709篇
能源动力   511篇
轻工业   754篇
水利工程   205篇
石油天然气   4343篇
武器工业   167篇
无线电   4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888篇
冶金工业   543篇
原子能技术   122篇
自动化技术   88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886篇
  2012年   794篇
  2011年   882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701篇
  2008年   612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819篇
  2005年   731篇
  2004年   597篇
  2003年   564篇
  2002年   517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孔径、高孔密防砂射孔技术主要适用于砾石充填防砂的油井,它有利于降低充填防砂井的充填压力,提高油井产能。2002年在草13区块实施大孔径、高孔密防砂射孔作业9井次,降低施工压力8-14MPa,日产油量增加6.8t。固井质量分析表明,大孔径、高孔密防砂射孔对套管和水泥环末造成损害,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先进射孔工艺。  相似文献   
992.
铁基合金的贝氏体基元及其生长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 Fe-C-Mo 和 Fe-C-Si-Mn 合金中温转变早期产物的组织形态,发现在整个中温转变范围非平衡先析型转变都是按贝氏体铁素体相变基元形成及其扩散生长演化方式进行,说明经生长演化一些时间后的基元难于作为判断贝氏体形核机制的形态学依据。从基元生长演化进程区分了低碳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993.
HighTemperatureThermodynamicsofRE(La,Ce,Pr,Y,Tb)-S-FSystemsHongYanruo;R.VasantKumar*andLiLiansheng(洪彦若)(李联生)(UniversityofScie...  相似文献   
994.
海泥石英砂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实验装置。在定压7 0MPa、恒温2 0℃条件下,利用甲烷气(99 9%)在海泥石英砂沉积物中(配比为海泥、石英砂各100g,蒸馏水50ml)生成水合物。其生成的诱导期较相同条件下甲烷气/纯水体系中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期缩短1/3(约40h),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归纳,发现并解释了水合物在沉积物中分层聚集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5.
渤海SZ36-1油田清水污水混配产生沉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李支文  程艳 《油田化学》2005,22(1):52-54
研究了渤海SZ36-1海上油田采油污水和注入水(浅层地下水,清水)混配时产生黑色絮状悬浮物的原因。污水和清水矿化度不高(8988和5915mg/L),腐蚀性强,腐蚀速率分别为0.746和0.786mm/a,SRB和TGB菌含量很高,在25∶75~80∶20体积比范围混合时产生黑色悬浮物,50∶50时生成量最高。该悬浮物含8?S,2?2S3及90%有机物,是析出的FeS(及Fe2S3)吸附水中大量油性杂质形成的。污水含大量S2-和少量Fe2 Fe3 ,S2-来自储层(酸性油藏)流体中的H2S和SRB菌的代谢过程。清水含CO2等,腐蚀性强,金属腐蚀产生Fe2 及Fe3 。利用OLI公司的腐蚀分析软件求得该系统的的主要腐蚀因素是H ,H 来自HCO3-和H2O的电离,主要腐蚀产物为FeCO3,清水中的Fe2 即来自FeCO3。表3参3。  相似文献   
996.
合成基钻井液储层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用合成基钻井液钻井后用水基完井液完井时储层渗透率下降的问题,进行了合成基钻井液泥饼清洗剂优选和破胶剂对用清洗剂清洗过的岩心渗透率影响的室内实验,结果表明,15%ZXW1清洗剂能使合成基钻井液在滤纸上泥饼渗透率提高127.6%,使岩心上的泥饼溶解脱落;15%ZXW1清洗剂清合成基钻井液污染的岩心,再用ZJA与ZJB复合破胶,岩心渗透率提高17%左右,达到了解除污染,保护储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7.
林梁 《测井技术》1998,22(1):5-11
在大庆油田的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中,统计符合率的地层数占总测量的地层数的4.2%,即有95.8%的测量资料不能与产液数据对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新的计算产能的方法。以油气层渗流力学和最优化方法建立产能预测数学模型,确定了产能预测的解释步骤。在应用本方法的9口井,统计吻合率的资料从4.2%上升到100%,产能吻合率达到88.9%。本方法的原理不仅适用于套管井的解释,而且可以推广到探井和调整井  相似文献   
998.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油公司和服务公司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成为可能。该文针对80年代提出的WITS(井场信息传输标准)在目前数据传输与转换过程中的局限性,提出了继WITS之后研制开发的WITSML(井场信息传输标准整合语言);在回顾WITS和WITSML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WITSML系统技术软件的开发研制及初步应用过程;对WITSML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这方面的阐述对推进我国石油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实现井场信息共享并尽快与国际接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9.
The catalytic effects of silica-supported Pt metals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methane and its conversion into higher hydrocarbons. The dissociation of methane is readily measurable at 473–673 K. The rate of initial decomposition at 523 K was the highest on Rh, but it dropped to a low value within a short contact time. The gaseous products were hydrogen and ethane in small, variable amounts. Hydrogen of the carbonaceous species formed in the decomposition led to the production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This laboratory is a part of the Center for Catalysis, Surface and Material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Szeged.  相似文献   
1000.
Small-angle neutron scattering (SANS) was used to study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 (C-S-H) formed via pozzolanic reaction between calcium oxide and ultrafine silica in water or polymer solutions at a temperature of 20°C. The SANS profile of this product was consistent with a structure that consisted of platelets with maximum diameters of ∼20 nm (± 5 nm) in the x – y plane, which was similar to a structure that had been deduced in previous work via X-ray diffractometry. The presence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uperplasticizer in solution (at a concentration of 10 g/L)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s formation kinetics or its SANS profi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