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68篇
  免费   4831篇
  国内免费   3425篇
电工技术   4177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3659篇
化学工业   4904篇
金属工艺   2083篇
机械仪表   1431篇
建筑科学   2600篇
矿业工程   1681篇
能源动力   1597篇
轻工业   1779篇
水利工程   3889篇
石油天然气   17613篇
武器工业   284篇
无线电   48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67篇
冶金工业   2202篇
原子能技术   420篇
自动化技术   2150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602篇
  2022年   1248篇
  2021年   1483篇
  2020年   1691篇
  2019年   1417篇
  2018年   1324篇
  2017年   1665篇
  2016年   2004篇
  2015年   2031篇
  2014年   3017篇
  2013年   2954篇
  2012年   3864篇
  2011年   4232篇
  2010年   2836篇
  2009年   2639篇
  2008年   2392篇
  2007年   3143篇
  2006年   3144篇
  2005年   2688篇
  2004年   2301篇
  2003年   2232篇
  2002年   1861篇
  2001年   1564篇
  2000年   1242篇
  1999年   954篇
  1998年   680篇
  1997年   605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403篇
  1994年   377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梁112块沙四段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112块沙四段薄互层油藏属于典型的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具有油层多、单层薄、砂岩与泥岩交互等特点。常规压裂效果不理想。通过建立单井模型,确定了压裂应以增加裂缝的长度为主;利用FracproPT软件模拟优化加砂规模;根据油层物性特点优化射孔方案;配套应用粉陶降滤和控制缝高等技术优化了水力压裂工艺。2004年共对11口井实施了大型水力压裂,平均加砂量为42.5m3,平均加砂强度为1.6m3/m,累积增产原油达2.75×104t。  相似文献   
52.
济阳坳陷新近系地层油藏特征--以太平油田为例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由于河流相沉积受控于古地貌形态,并在凸起边缘部位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因此济阳坳陷新近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太平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馆陶组下亚段,根据构造演化、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认为“网毯式”输导体系是该油田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古地貌控制了地层的分布和储层的发育程度;地层超覆边界控制了各砂层组的含油性,从而形成了典型的地层油藏组合。  相似文献   
53.
番禺30-1砂岩强水驱气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垂向非均质性严重且边底水能量强的番禺30-1气田面临的潜在开发问题,通过岩心分析及测井二次解释,对其夹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研究,划分出19个流动单元并定量描述了各流动单元的特征参数,建立了该气田的精细地质模型。综合评价表明,新建的地质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该气藏合理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54.
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低勘探程度区域受到重视。为了提高低勘探程度区域的资源评价精度,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并利用勘探程度较高区域的资源评价结果,求准低勘探程度区域的油气聚集量,进而模拟求出其烃排聚系数、储量密度系数、单储系数和单生系数等关键参数,提出了利用练台地质推断法对低勘探程度区域进行评价,并对该方法评价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综合地质推断法的成果更能准确反映一个盆地、坳(凹)陷或区带的油气潜力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5.
高温高压下甲烷在油里的溶解度大,水包油乳化钻井液中存在油相,钻井作业中钻井液静置期间如起下钻、工具故障抢修等时间过长,储层中的甲烷气体会扩散到井眼里。在钻高含硫化氢及二氧化碳气井时,高温高压条件下天然气更有可能到达与油完全互溶的状态。文章将储层内的水平段井眼的气体扩散区域划分为4个区,外滤饼区、内滤饼区、滤液滞留区、滤液未污染区,根据外滤饼区、内滤饼区、滤液滞留区不同计算参数条件,计算预测了在使用水包油乳化钻井液情况下,储层中天然气通过扩散穿过3个区后,进入储层内井眼段环空导致的环空含气质量浓度变化,对环空内含气质量浓度随扩散时间、含油浓度因素的变化进行了定量计算。用伽略金有限元方法求解,计算表明,气体扩散量随钻井液静置时间延长而增加,水基钻井液加入油后与不加油的钻井液相比增大了气体扩散量。  相似文献   
56.
利用华北油田水驱开发晚期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大型地下储气库,对保障京、津、冀等地区安全、平稳供气,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前期对华北任11井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没有解决工作气量、气垫气量优化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通过借鉴国外含水层储气库注采运行的经验,在物质平衡原理基础上,提出了描述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预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随油气界面下移,气库能达到的最大工作气量和相应气垫气量。通过实例求解得出注气增压系数对工作气量及其在库容量中所占的比例影响较大。随着注气增压系数的增大,工作气量及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气库效率随之提高,因此,提高注气增压系数是提高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储气库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7.
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冉隆辉 《天然气工业》2006,26(12):42-44
中石油及其前身已在四川盆地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50余年,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逾8400×108m3,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2300×108m3,年产量现已超过120×108m3,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产气区。对于该盆地进一步勘探前景如何的命题,从以下4个方面给予了论证:一是资源丰富、勘探成果持久不衰,近期仍有大发现;二是要辩证地认识盆地油气地质的复杂性,探索新规律,解放新领域;三是寻求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进步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四是继续以盆地两大地质体系(海相古隆起体系及陆相前陆盆地体系)和8套裂缝-孔隙性储集层(中上寒武统白云岩、石炭系白云岩、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状白云岩、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粒屑白云岩、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藻粒白云岩、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中上侏罗统红层砂岩)为对象获取更多的天然气资源量及优质储量。据此得出结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是广阔的,但勘探难度会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58.
基于调谐频率与分频处理的高分辨率反演技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杨贵祥 《石油物探》2006,45(3):242-244
讨论了基于调谐频率与分频处理的高分辨率反演技术,给出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即利用地震数据的调谐频率和分频处理分析,半定量地确定储层厚度,并将其作为地震反演的约束条件。方法的实现过程是:通过层状地质模型的地震正演模拟,建立不同主频子波时地层厚度与调谐频率的关系;利用地震资料时-频分析技术,实现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震子波主频;利用分频处理结果,借助于调谐频率分析与调谐振幅分析,给出地震反演约束条件;利用反演算法消除地震子波影响,提高和拓展地震资料的频带范围,实现储层的高分辨率成像。普光地区的应用实例表明,调谐频率与分频处理的高分辨率反演方法无需对储层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假设,适用于强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的高分辨率成像。  相似文献   
59.
岩性指示曲线重构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牛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的下石盒子组、海陆交互沉积的山西组及以潮坪相沉积为主的太原组,储层是储集性能较差的致密砂岩,平均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10-2μm2,储层单层厚度一般小于10 m,砂体横向连通性较差。由于低孔、低渗特征导致储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微弱,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困难。为此,针对大牛地石板太工区优质储层的岩性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测井综合分析,利用对岩性粒度敏感的自然伽马曲线,以及对岩性粒度响应频率较低,且与波阻抗有较好对应关系的中子曲线重构了岩性指示曲线。岩性指示曲线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优质砂体,划分不同岩性,为地震、测井信息结合的岩性反演建立桥梁,同时也为反演结果识别气层打下了基础。利用岩性指示曲线、波阻抗和电阻率曲线进行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石板太工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石板太工区下石盒子组盒2段、山2段进行了储层和含气性预测,划分了有利含气区带,部署的2口开发井和1口探井有2口井见气,其中1口井获高产气流。  相似文献   
60.
秦绪英 《石油物探》2006,45(5):537-541
地层压力低导致泥浆侵入深度加大,电阻率测井响应受到泥浆侵入的影响不能真正反映地层的电阻率特性。在天然气高产的储层段,深、浅电阻率测井应该有的差异被弱化,使得电阻率测井识别与评价天然气储层的应用受到制约。为此,依据电阻率测井的基本原理及泥浆侵入对双侧向测井的影响机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层电阻率测井的响应特征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仪器结构参数、地层视电阻率、真电阻率、泥浆侵入深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电阻率测井泥浆侵入影响的校正方法及泥浆侵入深度的计算方法;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几口井(A15井,A16井,AK2井)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改进了该地区天然气储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