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2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邓演达是一位激进的平民革命家,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由于未能运用统一战线策略,招致革命失败,从而表明统一战线在斗争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2.
《Planning》2018,(12):114-115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面临法治化的转型,统一战线也不例外。统一战线作为各党派、各民族、各宗教、各社会阶层和海内外同胞的政治联盟,需要对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进行调和,进行大量的协商认同工作,其工作内容的多元性、先锋性、复杂性、激烈性决定了必须选择一条适合的法治化道路——软法不失为一条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着重分析探讨了中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对统一战线组成成份、内部结构及根本任务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中国应对西方挑战的失败使知识分子们对传统文化产生疏离感 ,反传统时的角色交叉及《新青年》的纽带作用使他们能够相互支持 ,从思想层面解决问题这种集体无意识是他们走到一起的思想文化根源 ,北京大学的改革为新知识分子的团聚提供了据点  相似文献   
25.
新时期中国的统一战线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我们必须理性面对,积极思考,更好的去实践。  相似文献   
26.
未来3至5年,重庆统一战线将力争组织引导投入200亿元打造“五大同心工程”。重庆市委统战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五大同心工程”即“同心·助推发展工程”、“同心·服务民生工程”、“同心·构建和谐工程”、“同心·队伍建设工程”和“同心·文化打造工程”。  相似文献   
27.
统一战线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统一战线领域的多元价值取向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马克思主义为统一战线提供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统一战线提供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统一战线提供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一战线提供价值指向。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共同促进统一战线的建设。  相似文献   
28.
《Planning》2015,(4)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了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尔后,在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内,日本帝国主义就侵占了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继而又向上海发动武装侵略。由此,中日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高高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以民族利益为重,适时地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积极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果断地指挥中国工农红军奔赴抗日前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9.
毛泽东关于争取中间力量的主要内容有:1.争取中间力量是关系革命成败的大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难点;2.中间力量有不的层次,各层次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3.党对中间力量必须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和正确的政策。  相似文献   
30.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统一战线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创造性地继承了和而不同观、得道多助观、广开言路观等传统政治思想的精华,是我国具有合法性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软实力建设为统一战线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空间,使多种所有制共同致力于文化建设,法制环境、制度建设,致力于教育改革和发展,致力于国家执政、管理能力,国民新态、国民形象的提升,致力于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国民产生的内在内聚力的提升,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