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35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64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首义公园是针对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第一个纪念性城市建设。以园林形态,而非通常的纪念碑、纪念堂等建筑形式加以纪念,有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的原因。近百年来,由于各层面因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首义公园的纪念性表现形式因之嬗变,故大体经历了由园林形态逐渐景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2.
吴之凌  宋洁 《新建筑》2011,(1):126-129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市政府在武汉首义文化区以国际征集的方式确定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及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实施方案。介绍了六家应征机构设计方案的总体布局、建筑设计及城市设计特点,并总结出其创意及亮点,为方案的优化及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3.
当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技术进 步持续塑造着城乡空间形态,新工业革命的 讨论也在不断深入。技术革命将重塑产业 与空间的“游戏规则”,不仅会诱导主导产业 转换、重构生产组织方式,也将改变单一地 点的命运,这指引着城市产业空间转型升级 的方向。因而,需要剖析其规律,针对地方 实际,提出创新驱动的产业空间转型升级策 略。重庆市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 但由于路径依赖、用地局促、同位竞争等原 因,依然存在制造业中重工业比重大、产业空 间分散、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不符合 新工业革命的内在要求,需要在新语境下重 新思考和理性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空间 优化,以及创新生态的引导和形成。  相似文献   
164.
杨晶 《中国能源》2020,(1):15-18
近两年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从能源生产、节能降耗、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体制改革等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能源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卓越成绩。在建国70周年之际,展望了进一步深化能源革命、树立高质量发展“中国样本”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5.
Is the mass-customised city no more than a smokescreen, a re-evocation of Modernist positivism and its problem-solving ideology? Colin Fournier , Emeritus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at the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and Visiting Professor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questions the premise of this issue and asks if the variation required for a city's survival ‘at the edge of chaos’ lies beyond mass customisation.  相似文献   
166.
167.
Particularly in areas of Africa and Asia, efforts are being made to accommodate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out obliterating the rural way of life. Termed ‘New Ruralism’, the approach involves architects cooperating closely with local communities, ensuring that projects respect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and empowering them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haping their environment. The process is as important as the form in driving sustainability. Guest-Editor Richard Garber explains the principles and illustrates them with a project in China by his own firm GRO Architects, and one in Kenya by his former employers SHoP Archit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