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54篇
  免费   2733篇
  国内免费   935篇
电工技术   482篇
综合类   6088篇
化学工业   2410篇
金属工艺   512篇
机械仪表   221篇
建筑科学   25678篇
矿业工程   828篇
能源动力   469篇
轻工业   92篇
水利工程   4743篇
石油天然气   151篇
武器工业   144篇
无线电   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94篇
冶金工业   611篇
原子能技术   72篇
自动化技术   243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736篇
  2021年   849篇
  2020年   854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690篇
  2017年   894篇
  2016年   1004篇
  2015年   1329篇
  2014年   2725篇
  2013年   1711篇
  2012年   2869篇
  2011年   3127篇
  2010年   2479篇
  2009年   3125篇
  2008年   3018篇
  2007年   3606篇
  2006年   2891篇
  2005年   2530篇
  2004年   1927篇
  2003年   1701篇
  2002年   1471篇
  2001年   1149篇
  2000年   951篇
  1999年   703篇
  1998年   477篇
  1997年   389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5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91.
为了更好地对高温作用后钢管混凝土的残余力学性能进行评估(特别是双向偏心构件的力学性能),为制订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的残余力学性能鉴定标准积累素材.笔者对恒高温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偏压构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15个试件的试验研究,设计了专用的双向偏心受压加载装置,并对影响构件残余力学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发现,高温后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偏压构件仍有较高承载力,较好的延性,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相似文献   
992.
The equivalent inclusion method (EIM) is adopt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quivalent material properties of steel-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s a function of the volume fraction and the length to diameter ratio of the fib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equivalent material moduli of concrete reinforce with randomly orientated and distributed fibers are insensitive to the length to diameter ratio of the steel fibers. A set of empirical formulae is then proposed for the purposes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e proposed empirical model can simplify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quivalent material moduli. Verifications of the proposed empirical formulae with the EIM model an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re performed with two examples. The first is a compression test. The second is 4 point bending test. The empirical formulae,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inclusion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study, represent an alternative means of quickly calculating the effective elastic modulus of steel-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993.
根据纤维增强塑料筋(FRP筋)及其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建立了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梁达到纤维增强塑料筋名义屈服强度的截面曲率和梁最终破坏的截面曲率的表达式.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梁截面曲率延性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梁截面曲率延性系数分别随纤维增强塑料筋配筋率的减小和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994.
为完善和发展FRP管增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计算理论,在确定组合结构轴心受压时所经历的3个典型工作阶段后,运用经典层合板理论和组分材料相互约束条件,归纳出弹塑性阶段终点时约束管和核心混凝土的轴向应力预测方程.在壳体与核心柱体界面无黏接力的情况下,用合成法得到GFRP管增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状态下的强度临界值,从而可以预测任意组合下该种结构的工作强度.分析了各性能参数对GFRP管混凝土结构轴心受压强度设计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缠绕角与组合结构的强度临界值之间呈非线性变化状态,且在不同的缠绕角范围内,强度临界值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含量比与强度临界值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且成正比.  相似文献   
995.
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梁端锚下混凝土局部承受很大压应力,在工程中张拉钢绞线时会遇到锚下受压区混凝土开裂的情况。通过计算、经验进行适当地配筋以及改进张拉工艺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对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7.
钢骨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柱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组钢骨混凝土柱大偏心受压柱的试验研究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钢骨混凝土柱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提出钢骨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98.
针对机电结合轨道衡使用年限长、计量精度差、急需更新改造的现状。为缩短工期,在不停秤的情况下设计制造了工字钢及钢板焊接而成的横梁与原基础联接,使停秤时间由30天减少为2天.测试表明,各项功能正常,器件防护良好,为中准确度级合格.应用表明。称重速度快、性能稳定。减少了计量误差,提高了衡器精度,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99.
1000.
A. Toomela (2003) concluded that personality structure may be shaped by a cultural mechanism, word meaning structure, and that the apparent universality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FFM) was the result of inadequate sampling of concrete thinkers. A reanalysis using targeted rotation showed that the intended structure was generally replicated; small deviations in the most concrete thinkers were probably due to measurement error. The reanalysis authors found no evidence of structural differences in a second sample of adults classified as concrete or abstract thinkers. The FFM structure has been replicated in many samples containing individuals with cognitive or educational limitations; observer ratings may be preferred if these limitations are severe. To date, there is no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culture affects personality structure.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