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9篇
  免费   729篇
  国内免费   497篇
电工技术   553篇
综合类   543篇
化学工业   125篇
金属工艺   215篇
机械仪表   268篇
建筑科学   502篇
矿业工程   95篇
能源动力   154篇
轻工业   71篇
水利工程   48篇
石油天然气   70篇
武器工业   193篇
无线电   18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9篇
冶金工业   58篇
原子能技术   209篇
自动化技术   77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如何保证烟草网络的安全性成为促进信息时代的烟草行业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烟草行业实施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现实需要,结合福州烟草网络安全的现状,联系日常工作实际,提出了网络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策略、管理、技术三方面着手,在传统被动防御的基础上结合主动防御技术构造更加有效可靠的网络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02.
对仅有方位量测的被动目标定位中观测平台最优机动轨迹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最大化Fisher信息阵 (FIM)行列式指标下给出了当前时刻一种新的机动控制策略,从理论上证明了最优机动轨线有且仅有2支,并给出了最优机动策略和最优机动轨线方程;它的特点是对任意时刻均为最优,而不仅仅在观测时间的末端,几何直观描述了机动控制序列的可执行性;与最大化方位变化率下观测平台最优机动轨线相比较,本文的机动策略兼顾了距离和方位2个因素的影响,可看成是对距离信息和方位信息之间的折中.数字仿真表明,与传统方法比较,提出的新机动策略能获得更大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提高被动式红外(PIR,passive infrared)探测器的工作性能,从改进PIR探测器空间布局和信号处理入手,提出一种基于复合式布局的PIR探测器人体探测的新方法.采用双PIR探测器复合式布局,通过GA算法得到其最优布局.当人体在探测区域内运动时,两探测器同时多角度检测人体移动情况.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检测方法能使设计的PIR探测器有效且可靠地检测和识别人体的移动情况.该检测方法适用于基于PIR传感的人体移动的智能检测和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04.
章坚武  虞成磊  唐兵 《计算机仿真》2009,26(6):115-118,123
对蜂窝网中基于到达时间(TOA)/到达时间差(TDOA)的定位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介绍了Ghan定位算法在二维空间的应用.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与克拉美-罗(CRLB)下界的比较,分析了理想环境中Chan定位算法的性能.还通过实际测量,采用TOA双程测距方式得到TOA测量值,对Chan定位算法在实际测量中的性能进行了验证.实验仿真以及实际验证的结果表明算法在理想环境和实际测量中容易实现,而且定位精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算法由于行波波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故障测距结果不精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基于小波变换,利用故障点二次反射波、对端母线反射波、初始行波之间的测距关系,消除了行波波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提出利用声纳技术,研制天然气集输管道监测系统.首先对声纳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接着对以声纳技术为基础的天然气集输管道监测系统的原理、结构组成、功能及现场安装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指出该系统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高速列车座椅间距对乘员碰撞伤害的影响,在欧洲列车乘员伤害仿真、试验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参考我国列车客室设施与布置,采用MADYMO Hybrid Ⅲ 50%假人,建立高速列车碰撞事故乘员二次碰撞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不同座椅间距对乘员伤害的影响.研究表明,合适的座椅间距能减小乘员的HIC(Head Injury Criterion)值和碰撞的相对速度,从而减小乘员伤害概率.  相似文献   
108.
远洋追踪记     
周光辉 《激光与红外》1994,24(4):30-31,45
本文记述1980年5月,我国首次试验向南太平洋发射洲际运载火箭,远望1号、2号等18艘舰船开赴落区进行弹道测量及打捞数据舱的经过,并论述了这次试验及激光测距取得成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史小卫  魏峰  刘伟申 《微波学报》2023,39(5):107-113
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差分电路相比单端电路而言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混合模散射参数、差分器件设计中常用的微带线和缝隙线及两种传输线之间的相互转化,并介绍了基于微带线和缝隙线转换结构的两种全差分带通滤波器。两种滤波器分别实现了多频段和宽带的差模传输特性以及宽带的共模抑制特性。文章还给出了差分耦合器、差分功分器和差分天线等差分器件的设计。仿真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0.
Switchable passive radiative cooling (PRC) smart windows can modulate sunlight transmission and spontaneously emit heat to outer space through atmospheric transparent window, presenting great potential in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However, realizing stable and on-demand control of the cooling efficiency for PRC materials is still challenging. Herein, an electro-controlled 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PDLC) smart window showing PRC property is designed and prepared by adding mid-infrared emitting reactive monomers into the conventional PDLC matrix. It is found that not only the electro-optical properties but also the PRC efficiency of PRC PDLC film are tunable by regulating the content of the mid-infrared emitting components, film thickness, and micromorphology. This advanced PRC PDLC material achieves a near/sub-ambient temperature when the solar irradiance is below 400 W m−2 and can dynamically manage daytime cooling efficiency. Importantly, its PRC efficiency is capable of being tuned in an on-demand and ultrafast millisecond-scale way, whose controllable transparency enables multistage heat regulation. This study is hoped to provide new inspir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advanced optical devices and energy-efficient equi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