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65篇
  免费   2291篇
  国内免费   1144篇
电工技术   835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779篇
化学工业   4060篇
金属工艺   226篇
机械仪表   638篇
建筑科学   3122篇
矿业工程   1073篇
能源动力   1296篇
轻工业   1788篇
水利工程   1070篇
石油天然气   2944篇
武器工业   67篇
无线电   4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22篇
冶金工业   391篇
原子能技术   339篇
自动化技术   199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622篇
  2021年   859篇
  2020年   834篇
  2019年   665篇
  2018年   561篇
  2017年   614篇
  2016年   720篇
  2015年   743篇
  2014年   1227篇
  2013年   1258篇
  2012年   1580篇
  2011年   1469篇
  2010年   1128篇
  2009年   1189篇
  2008年   1074篇
  2007年   1239篇
  2006年   1298篇
  2005年   1012篇
  2004年   806篇
  2003年   700篇
  2002年   599篇
  2001年   496篇
  2000年   441篇
  1999年   338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2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5年   3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庄劲松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8):553-556,559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跨江发展后,江南片区内涝问题,已制约江南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对江南新区内涝成因,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治理措施,并对工程实施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2.
塔河油田成藏期次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塔河油田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成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这些特征表明该区油藏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受到高成熟原油充注。塔河油田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成熟度较高,为成熟—过成熟阶段产物,亦显示了两期充注的特征:早期充注的为典型的原油伴生气,充注时间与后期原油的充注时间相同;晚期充注的为高温裂解气,充注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塔河油田至少存在着3次油气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23.
鄱阳湖区干旱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骞 《江西水利科技》2006,32(3):125-128
以有效干旱天数的出现时间为依据,分析鄱阳湖区干旱的季节性特征.根据重旱与特旱年份7~10月降水空间分布,分析翻阳湖区干旱的空间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4.
基于压电陶瓷动态信息的结构裂纹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压电陶瓷的动态特性和压电系统的动态信息,对铝梁的裂纹损伤进行了分析研究。随着梁裂纹尺寸的增加,压电陶瓷片的导钠幅值下降,且系统固有频率减小。利用导钠幅值的变化和系统的动态信息,可以对裂纹的位置和尺寸大小进行识别。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通道主要由断裂、不整合面和砂体构成。该区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不是天然气侧向长距离运移的输导通道,但可以起到衔接输导作用。输导通道时该区天然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将天然气输导致上覆不同储集层中聚集成藏。不整合面和砂体将天然气输导到四周古隆起上聚集成藏。沿断裂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断层为主的构造气藏。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地层及岩性为主的气藏。沿断裂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剖面上呈串多层分布,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26.
湘中海相浅层湘冷1井酸压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冷1井具有气层埋藏浅(400m-500m)、纵向上裂隙发育的特点,属低孔、低渗的含泥质灰岩致密储层。大量室内实验和研究采用“前置液酸压+闭合酸化”工艺技术,并优选了相应降阻酸和闭合酸配方。通过酸压实现了该井工业油气流的突破,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为新区海相浅层气的开发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改造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27.
外伴管伴热系统传热特性及优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FLUEM软件,对外伴管伴热体系传热特性及其优化进行了数值分析与讨论.分析表明系统中存在传导、对流及辐射传热,其中封闭空气夹层又存在层流自然对流.计入空气对流的模拟表明,工艺管受热不均匀,而伴管布置在其正下方、保持空气层不被保温层挤占可提高伴热效果.伴热平衡时,伴热介质温度、热损失随物料温度近似线性增加.空气层均温假设导致工程设计不合理,而降低工艺管与伴管之间的热阻是提高伴热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LNG冷量优化集成利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将相继在沿海地区建成多个LNG接收站,每年将进口数以千万吨计的LNG,同时携带数着巨额冷量,而这些冷量可用于发电、空气分离、制造干冰、低温冷库等众多领域。基于国外LNG冷量利用现状,指出我国即将展开和实施此项技术还存在着:过程火用损较大,缺乏系统、全面的LNG冷量利用技术的研发指导机制,以及宏观调控力度薄弱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发展LNG冷量的集成利用方案,可为此类技术的研发利用提供新思路。以福建即将进口的LNG为例,模拟了空气分离与干冰制备的集成工艺流程,结果表明:福建每年进口的260×104t LNG可以冷却290×104t空气,相当于60000 m3/h的氧气制备规模,还可以生产100×104t的干冰,其过程火用损较小;其剩余的高温位冷量可应用于低温冻结库或冰灯等项目,这对主体装置的实施效果和过程火用损的影响较小。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可灵活控制冷却空气的液化率,基本不用冷却循环水,流程简单,设备投资少,能耗低等。  相似文献   
29.
随着我国天然气主干管网的逐步形成,天然气产业链下游市场正在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开始显现,而风险评价模型是其基础工作之一。文章在天然气产业链下游区域市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对天然气产业链下游区域市场风险评价的模型,并以各区域市场的用气量占全国总用气量的比重为权重,建立起完整的市场风险评价模型,可为评价天然气产业链下游市场整体市场风险时参考。  相似文献   
30.
利用华北油田水驱开发晚期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大型地下储气库,对保障京、津、冀等地区安全、平稳供气,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前期对华北任11井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没有解决工作气量、气垫气量优化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通过借鉴国外含水层储气库注采运行的经验,在物质平衡原理基础上,提出了描述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预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随油气界面下移,气库能达到的最大工作气量和相应气垫气量。通过实例求解得出注气增压系数对工作气量及其在库容量中所占的比例影响较大。随着注气增压系数的增大,工作气量及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气库效率随之提高,因此,提高注气增压系数是提高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储气库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