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69篇
  免费   2989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电工技术   357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721篇
化学工业   476篇
金属工艺   440篇
机械仪表   2073篇
建筑科学   234篇
矿业工程   451篇
能源动力   222篇
轻工业   262篇
水利工程   122篇
石油天然气   600篇
武器工业   604篇
无线电   867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33篇
冶金工业   307篇
原子能技术   192篇
自动化技术   582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633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483篇
  2017年   756篇
  2016年   843篇
  2015年   1084篇
  2014年   1561篇
  2013年   1393篇
  2012年   1969篇
  2011年   2049篇
  2010年   1547篇
  2009年   1440篇
  2008年   1565篇
  2007年   2005篇
  2006年   1692篇
  2005年   1465篇
  2004年   1174篇
  2003年   932篇
  2002年   714篇
  2001年   646篇
  2000年   522篇
  1999年   418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复杂地区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反射波的偏移成像是基于地震数据的共深度点或共中心点叠加技术进行的,在地下地质构造相对复杂的地区,由于叠加过程的引入,导致了一些来自于大倾角地层或细微地质现象产生的地震反射信息的畸变或损失,而目前在算法上已经较为成熟的叠前偏移成像技术,便弥补了叠后偏移成像的不足,特别是在山前复杂构造区带,叠前偏移不仅能够使反射波准确成像,而且能够改善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了采用数字基带产生结合倍频链扩展带宽的方法设计与实现了大带宽线性调频信号产生系统。详细分析研究了实现系统的三项关键技术,给出并分析了相应环节的输出信号。对系统进行了预失真补偿处理,成功实现了VHF/UHF波段、带宽达300MHz线性调频信号的产生。经脉冲压缩处理,主瓣旁瓣比(PS1R)在-37dB以下。  相似文献   
53.
描述并分析了由欧盟GALILEO信号特别工作组提出的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频率结构和信号设计。  相似文献   
54.
对瑞利和非瑞利杂波中的单、双参数杂波图的控制虚警性能和检测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到了双参数杂波图门限调整值的取值范围,得出了几点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5.
利用数模转换器可构成频率精度高并且可程控的信号发生器。本电路主要由计数器CD4029产生稳定的八路数字信号输出,经数模转换器AD7528输出模拟信号,再经运放变换,从电路的不同的输出端分别实现了三角波、矩形波、正弦波输出,从而实现了信号发生器的数字控制。  相似文献   
56.
一种外置式视频同步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随机视频信号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谱分析提取随机视频信号的同步频率的方法,根据数据传输的要求设计了基于USB接口的外置式视频同步信号发生器并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框图和软件流程。系统具有自动分析随机视频信息隐含的同步信号频率,精确产生同步脉冲信号的特点,满足随机视频信号采集和稳定显示的同步要求。同步精度达到300帧内图像漂移小于1个像素。利用该视频同步信号发生器控制非标准图像采集卡实现了计算机辐射的随机视频信号的采集和稳定显示。  相似文献   
57.
本文解决了信号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存在的非平稳信号盲分类问题。在聚类中广泛应用的K-Means算法及其它基于中心的聚类算法有两个共同的缺陷-需要预先确定类数目且随机初始化中心引起性能不稳定。本文提出的算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提高了算法稳定性,实现了非平稳信号盲分类。提取非平稳信号的小波系数作为聚类的样本空间,分析聚类结果的统计偏差以估计类的数目,采用调和均值准则进行分类。最后给出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较传统的K-Means算法明显降低分类错误率。  相似文献   
58.
李雷  黎明 《水力发电》2005,31(12):45-46
桐柏抽水蓄能电站斜井扩挖在总结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对提升系统、信号控制系统及扩挖钻爆等工艺进行了优化,开创了斜井施工的新局面。为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大洞径、长斜井开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9.
In many applications electronic sensors are used toimprov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measurement systems. Suchsensors should provide a correct transfer from the physical signalto be measured to the electrical output signal. One importantstep to achieve this, is to calibrate each sensor by applyingdifferent reference input signals and adjusting the sensor transferaccordingly. Besides expensive reference equipment the calibrationprocess takes much time and attention per individual sensor,which means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sensor production costs.By including at the sensor or sensor interface chip a programmablecalibration facility the calibration of such smart sensors caneasily be automated and can be executed for a batch of sensorsat a time, thus minimizing the calibration time and costs. Thispaper presents a calibration method and options for integrationin the smart sensor concept, in hardware as well as in software.An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hat it does not needa large matrix of calibration data, which needs to be storedin a look-up table or converted into a correction formula, butinstead it uses a step-by-step approach to correct the sensortransfer at each calibration measurement until the error is sufficientlysmall.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presents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existing FMS architectures and the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used during their formulation. The paper seeks to address the need for, and value of, existing architectures within the industrial arena. More importantly howev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two-tier distributed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FMS based upon new (real-time) networkable DSP servo control methodologies developed by one of the authors for Softronics in Australia. The ramifications of these methodologies are substantial, not only in terms of FMS control, but in the overall simplification of such syst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fixturing devices over the coming decade. This paper also postulates on how new FMS architectures can be developed from such technologies and details why such architectures could be more appropriate to industry needs than those that are currently in exist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