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94篇
电工技术   388篇
综合类   45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63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2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Q‐factor of an RF spiral inductor used in the RF front‐end circuit of smartphone handsets, we introduced a carbonyl‐iron/epoxy composite magnetic core in the air‐core spiral inductor. The composite magnetic core, which was made by metal‐mask printing, consisted of carbonyl‐iron powder of 1.1 μm mean diameter and an epoxy resin matrix. We found that the 45 vol.% CIP composite magnetic core had a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0.9 T,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6, and loss tangent (tan δ) of ∼0.2 at 1 GHz. A two‐turn copper spiral inductor fabricated with the composite magnetic core filled only in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conductor lines showed a clear Q‐factor increase of ∼29% compared to the air‐core spiral inductor at 1 GHz. Thus we obtaine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Q‐factor by the embedded composite magnetic core in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conductor lin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magnetic flux passing through the conductor lines was decreased by the magnetic core embedded in the spacing between conductor lines as a result of the magnetic flux passing mainly through the embedded magnetic core. Therefore, proximity effect is suppressed in the conductor line of the spiral coil. © 2016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f Japan.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62.
胡天文  陈克选 《电焊机》2015,45(4):46-49
采用饱和电感式全桥谐振软开关技术,设计了逆变电路、中频变压器和输出滤波电感组合电路。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开关管的损耗及输出负载波形。通过仿真分析可知,软开关技术能够提高效率,节约能源;中频变压器和滤波电感的组合使得输出负载波形平滑稳定。  相似文献   
63.
双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DAB)在需要高效能量双向流动的工作场景有广泛的应用。在高开关频率工作时,变换器开关器件结电容充放电时间无法忽略,导致扩展移相控制下DAB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范围断续。通过分析扩展移相控制下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工作模态,建立高开关频率工况下DAB变换器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利用磁化电流扩宽ZVS范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电感电流应力优化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高频工况应用的电流应力优化下的软开关控制策略。采用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小导通损耗,消除开关损耗,显著提升高开关频率下的变换器效率。最后,搭建400KHz实验样机,验证控制策略有效性。  相似文献   
64.
随着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在非常规互感器被大量应用并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之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检验,是一个难题。结合上海地区运行情况,对现场检验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用大电流冲击法来实现对非常规互感器的检验,为现场检验人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5.
An active inductor based on an improved gyrator circuit is proposed. The active inductor is developed to be implemented in a high impedance transceiver for a wearable DC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here requirements such as low power consumption, high bandwidth and numerous nodes support are prioritized. A load isolation step is introduced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active inductance's size on different load currents. The proposed gyrator circuit is analyzed and optimized by means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then verified by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up to 10 MHz.  相似文献   
66.
基于回转器原理,提出利用两个SiGe异质结晶体管,通过采用不同组态构成四种射频有源电感,其中包括两种正电感和两种负电感,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共射组态与共集组态构成的有源电感的性能最优异,并就此做了详细讨论.在带宽为1~15.8 GHz的范围内,其电感值可以达到1 nH以上,电感的品质因数最大值达到75.4.通过调节晶体管的偏置电压,有源电感的电感峰值在1.268 nH-1.914 nH范围内变化.电感值的可调谐性对增强电路设计的可复用性及灵活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7.
Two different scalable models developed based on enhanced 1-πand 2-πtopologies are presented for onchip spiral inductor modeling.All elements used in the two topologies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iral inductors at radio frequencies are constructed in geometry-dependent equations for scalable modeling.The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1-πand 2-πscalable models is mad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complexity of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s and parameter-extraction procedures,scalable rul...  相似文献   
68.
串联谐振补偿法用于互感器高压介损测量是解决现场诸多问题的有效方法。利用电抗与容抗的不同性质,串联谐振补偿法可以大大减小试验电源的容量,给出了测试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现场使用串联谐振补偿法进行测量要根据被测设备情况合理选择仪器设备和电抗器台数,使其满足试验回路的要求。  相似文献   
69.
针对交流电感器设计难以优化的问题,通过对交流电感器各约束条件如电感量、损耗、体积、温升等与电感器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维可视化技术的交流电感器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分别优化电感器设计要求的各约束条件,取得最优区域的电感器结构参数求解域,然后在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该结构参数的仿真模型,对电感量、最大磁通密度和温升等进行了评估;最后根据优化参数绕制了一个交流电感器进行实验。仿真与实验结论表明通过该优化算法,只需通过1次循环计算即可得到满足各约束条件的电感器,可避免磁芯电感器设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70.
电流模式控制Boost变换器是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类开关变换器,开关管周期性导通和关断,使得Boost变换器具有丰富的非线性现象。但实际电感的电感值随通过的电流变化,表现出磁滞和饱和的特性,这将对变换器动力学行为的分析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J-A(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建立了非线性电感模型,并将之嵌入到Boost变换器的状态方程中,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电流模式控制Boost变换器的动力学行为。仿真结果表明,在建模时考虑电感的非线性特性,对Boost变换器稳定工作区域的分析将更加精确。同时发现电感的非线性特性对电路稳定性带来了较大影响,其机理与斜坡补偿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